初秋時節,開江縣騎龍鄉新店子村十幾名貧困戶正在家附近的產業園區勞作,今年的柑橘樹掛果情況良好,村民們期盼著柑橘成熟季節的到來。
這些貧困戶均住在該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村集體公司聘請他們管理產業園區,讓他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增加經濟收入。
但是在2年前,這些貧困戶任憑村干部怎么動員,也不愿意搬進政府免費為他們修建的新房,這是為何?
“老房子雖然破舊,但是有豬圈、雞圈,家附近還有田土,生活方便些。”原來像毛盛喬他們所擔心的是搬家后,自己的生產生活得不到保障。
村民們的顧慮讓村主任魏方青哭笑不得,“政府修的房子,怎么可能不考慮到村民生產生活這些嘛。”
魏方青拉著村民到安置點附近轉了轉,“每家房前屋后都留有空地給你們種菜的,政府專門修了2個養豬場和一個養雞場,到時會租給你們養豬養雞的。”魏方青非常得意的說到:“這個叫脫貧攻堅安置與產業‘雙向靠近’。”
原來該縣屬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區,扶貧任務較重,轄區農村人口大量外出務工,村民居住分散、土地撂荒情況嚴重,村級治理困難,產業規模小,群眾經濟收入單一。
為解決這些難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該縣創新開展脫貧攻堅安置與產業“雙向靠近”發展模式,推動產遷融合。以黨支部為引領,按照“產業繞著院落建”的思路,圍繞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和人口較為密集的院落,大力發展產業,實現產業發展靠近集中安置點和人口較為集中的院落;圍繞產業發展成熟、區域位置集中的產業園區,規劃集中安置點建設,實現集中安置點靠近產業發展重點區域。
產遷融合發展,如何實現村群眾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
“家里兩個娃娃要上學了,我就想著回老家找事做,村書記找到我,讓我到產業園區上班,我不僅可以照顧家庭,還可以打工掙錢。”脫貧攻堅安置與產業“雙向靠近”項目讓該縣上千名像普安鎮筒車鋪村村民劉立芳這樣的留守婦女照顧家庭和經濟增收兩不誤。
“產遷融合發展著眼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該縣縣委負責人介紹到。依托產業優勢,聘請村民出工出勞,增加務工收入;依托人口集中優勢,搞扶貧開發,將撂荒土地以較低成本流轉給村民發展產業,通過技術培訓、跟蹤服務等措施,培育農村技術人才,壯大特色產業。“以產帶遷、以遷興業,促進農旅產業轉型升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廣大群眾脫貧致富。”
此外產遷融合發展還有利于易地搬遷與城鄉協調發展、公共服務建設等有機銜接,有效推進廁所革命、環境保護、鄉村文明建設等,加強村級治理能力,加快美麗鄉村、法治鄉村、人文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