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張譯,他沒有出色出眾的外貌長相和特別的氣質,但為人中肯實在,又是普通人群中很另類的一個人。說他另類,緣于他對人對社會的承載和不一樣的表達。
桑梓之情 他這樣回饋
今年已42歲步入不惑之年的張譯,出生在瀘定縣冷磧鎮,單從出生來講,他有一個較為優越的家境,改期開放不久,他的父親就成為當地縣水泥廠的企業經理,1999年他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廠當了一名鉗工。沒有別人想象那樣得到父親特別的照顧,第一個月工資130多元,他用30多元買了件時髦的白襯衣,可穿上當天就遇到機器故障,因維修需要將手伸進一個充滿油污的地方摸索,在場人都互相觀望,不愿下手,見此情形,張繹第一個把手伸進去解決問題,雖然報廢了件新襯衣,但從此廠內職工對他另眼相看。
表面上他在廠內前途美好,但好景不長,2009年,水泥廠因環保原因,被停產改制,他雖后來成為家族企業的頂梁柱,但面對的不僅要再次創業,更要解決100多號下崗職工的安置問題,最后,他共用300多萬先后為職工購買了養老保險,解決了所有職工的后顧之憂。而今,每當他回到故地,那些每月拿著3000多元退休金的老人對他特別感激,而他看到這群老人晚年能衣食無憂,安康健在,他說:“這是我這些年來創業打拼最感欣慰的事,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桑梓之情,我不能愧對”
再后來,他投資1000多萬,想與一家企業合資在當地再建一個能解決環保問題的水泥廠,實現他總投資3億,年產值3億,納稅1億的愿想,但最終未能成功,他說那些年總是不順。直到2014年他決定轉向經營,于是在瀘定縣城投資創辦了第一家以茶馬古道主題文化為背景的酒店——“譽馬酒店”,實現他傳承“千年古道譽滿天下”的愿想,經過他的苦心經營,不僅又解決了70多號人的穩定就業。酒店也成為當地文化酒店的行業引領。
精準扶貧 他這樣參與
2015年,瀘定縣在全州率先打響了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10月,在網上發布有一則《駐村第一書記來自基層的報道》,說的是得妥鄉椒子坪貧困村彝族同胞孫美,因從小智障,2013年殘疾丈夫又病逝,留下3個兒女,一家人不僅家徒四壁生活困難,兒子綴學,大女兒候丹考上康定高中,也面臨上學難,亟待社會各屆幫助支持。當張譯得知這一消息,毫不猶豫決定伸出援手,說每月要給候丹800元助學金,供她上完高中直到考上大學。為兌現承諾,他還叫賬務人員把候丹的名字列入員工工資名單,每月按時足額將助學金打入候丹帳戶。即便每年的寒暑假期也從未間斷。他說:“我每月給候丹800元,如果節約點應該用不完,我這樣做,主要是想讓候丹的弟弟妹妹也能上得起學,只要能幫這個家庭供出一個大學生,這個家庭就有希望”。因各方面關心幫扶和張譯支助,孫美綴學的兒子也從新走進校園,兩年后,孫美一家在黨委政府的關懷下不僅如期脫貧,三年后,候丹不負重望,如愿考上成都工業學院,讓這個彝族貧困家庭重現生機。對此,張譯說:“習總書記說過,精準扶貧不光是黨委政府的事,是全社會的事,我為貧困家庭供一個大學生出來,也算是參與了精準扶貧,盡一份心吧”。
家國情懷 他這樣表達
其實,無論張譯在面臨水泥廠被關停繼續幫下崗職工購賣養老保險,還是他扶老攜幼般的支助彝族同胞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這些都是他大愛如山和社會責任擔當的冰山一角,小小縮影而已。二十年來,他為社會獻了多少愛心,給予了多少承載,他自己是說不清楚的,反而跟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口氣講出了許多:2003年,他為解決得妥鄉灣東村學生上學難、村民出行難問題捐資200萬,修建了灣東大橋;捐資6萬元參與修建灣東村希望小學;2005年為解決冷磧鎮梅子坪村民飲水難、出行難又為該村捐贈10萬元現金和大量工程機具;2007年為解決冷磧鎮后街道路硬化捐水泥300噸;2008年汶川512地震向災區捐現金10萬元,捐10萬元救災水泥;2014年為紅十字會捐資5000元;2015年為冷磧鎮舉辦籃球賽贊助1.2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多年來投入各類公益贊助約300萬元。在政治生活中,多年來他一直堅持積極為地方黨委政府的穩定發展建言獻策,2016年他當選瀘定縣第八屆政協常委;2008年當選甘孜州第十一屆政協常委;2011年擔任甘孜州工商聯執行委員。盡顯一個民營企業者的責任與擔當。
而今,張譯的企業多點多級發展,他現在經營的有一個水泥粉煤灰加工廠,一家酒店,一座復建電站(在建),一家經營采購的貿易公司;在西藏也與朋友有合作企業。他的事業可謂風生水起,蒸蒸日上。他說:“下一步,還想在高科技、AI上做些投資,參與就是支持,國家在高速發展,每個人都是見證,都在和國家一起成就、一起成長”。他還說:“這些年無論作人做事,有兩方面最深的體會,一是有愛心的人運氣好;二是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誰都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道出了他的家國情懷。
最初,當筆者知道張譯是從事民營企業的時候,真不知道該怎樣定位他,說他是個民營企業者合適還是民營企業家妥當?后來經過思索,感念他是一個能把愛心溫暖、責任擔當都扛在肩上的人,私下以為,我們溫暖的社會還是應該給他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