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市借鑒高校碩士博士培養模式,創新探索“導師制”,精細化、深度化做好返鄉農民工骨干培育,確保其發揮作用推動產業發展,形成干事創業熱潮。
選優配強導師隊伍。市委組織部牽頭,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等共同參與,借鑒高校研究生教學模式,為返鄉農民工骨干開設“研究生班”。一方面,根據前期摸排的農民工學習意愿和未來發展方向,結合廣漢實際,針對糧油、水產、水果等6個農業產業重點板塊,每個板塊確定2-3名創業成功的職業農民代表和1名農業技術專家組織成“導師組”,為農民工骨干分期開班授課。另一方面,各位農民工導師除了課堂上為學員授課教學以外,還定期走訪各位農民工學員的生產基地,指導生產技術和經營方法,與學員加強溝通交流。截至目前,共選拔確定18名導師,在返鄉農民工中培育經過認證的職業農民97人。
精準深入教學培訓。一是把好宏觀方向。圍繞農業主導產業、農業園區建設等,確定教學重點,確保服務廣漢農業產業發展。二是細化深入教學。各導師針對學員需求,將教學內容細化到具體的作物或畜禽種類,結合廣漢實際,精準深入傳授有關技術和方法。三是抓好實訓實踐。市農業農村局協調,以專合社、家庭農場等為實訓基地,組織學員現場觀摩并參與生產,同時發動創業成功的職業農民、返鄉農民工代表現身說法,為學員提供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全產業鏈教學,推動學習培訓取得良好成效。廣漢首批十佳職業農民中,返鄉農民工占8人。
完善機制全程服務。相關單位各司其職,各導師具體負責,在農民工學員“畢業”后依然為其干事創業保駕護航。一是建立長期聯系機制。由各導師負責,在農民工學員“畢業”后開展跟蹤服務,指導其生產創業,幫助解決技術、管理等問題。二是搭建展示、交流平臺。舉辦農博會、“農耕體驗季”等大型活動,發動農民工學員積極參與,展示生產創業成效,互相學習取經,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干事創業氛圍。三是“黨建+金融”做好信貸支持。推出有關金融服務,發動“導師”指導農民工申請貸款。如新平鎮10戶返鄉農民工在導師指導下,制定了產業發展和貸款申請計劃,共爭取到413.5萬元貸款發展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