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色達縣針對村級運行不規范、基層治理成效弱、經濟發展底子薄的問題,以農村黨建、依法治理和脫貧攻堅為載體,實施“農村黨建先鋒引領工程”,切實牽住村級運行“牛鼻子”,打好社會管理“主動仗”,下好經濟發展“先手棋”,為村級組織“壯骨”,為社會治理“活血”,為推動發展“鋪路”。
“一建兩優三規范”,筑牢農村黨建“根基石”。強力實施“一建”,按照“強化功能、優化服務”原則,比照“1+6”和“六有”標準,規范化建設提升活動場所,筑牢陣地保障。著力推進“兩優”,通過向鄉鎮下放行政審批權力、落實村干部聯系服務群眾、拓寬民事代辦范圍等,優化“為民服務”;通過規范村級例會,落實民主決策制度,建強“村務監督”和“村級紀檢”兩支隊伍,優化“民主決策”。大力促進“三規范”,即:明確村干部職責,制定“職位說明書”和工作牌,規范干部履職;理清村級惠民政策、班子構成、財務收支、結對幫扶等信息,規范村務公開;細化工作指標,強化分解落實,推行村干部“月匯報、季考核”,規范效能管理。
“一圖兩卡三臺賬”,下活基層治理“一盤棋”。“一圖”明實情,以村行政區劃圖為藍本,采用圖例標注,集中體現村干部、黨員、貧困戶、扶貧項目、基礎設施、地址災害、寺廟僧尼等分布,實現管理立體化。“兩卡”促精準,建立“村卡”,登細戶數人口、村民結構、牲畜草場、扶貧項目、集體經濟和社會治安風險點;建立“戶卡”,登細家庭情況、成員構成、房屋照片、惠民政策、經濟收入、社會保障、矛盾糾紛等,實現管理精準化。“三臺賬”強掌控,借助電子化管理,建好以重點人員管控、矛盾糾紛調處、民俗和佛事活動登記等為主的穩定臺賬;建好以基礎設施建設、惠民資金發放、社會保障落實和民事代辦為主的民生臺賬;建好以黨群隊伍和干部隊伍名冊,村級培訓、組織生活和黨內活動痕跡管理為主的黨群臺賬,強化社會面掌控能力。
“一扶兩促三支撐”,撐起脫貧奔康“遮陽傘”。強力實施“一扶”,實施雅礱江上游深度貧困地區村集體經濟扶持攻堅行動,從理發展思路、清村資村產、建集體組織、定發展項目、促運營管理、防收益風險6方面入手,新增64個村入股“格薩爾英雄城”“色達縣生態農牧產業綜合園區”兩個飛地經濟,確保集體經濟“保本增益”。加力推進“兩促”,聚焦“促民增收、促進就業”兩個關鍵,發揮“黨建+”功能,投入178萬元,實施“黨員精準扶貧示范工程”89個,帶動220名黨員3168名群眾脫貧;建成“金馬眾創空間”和“縣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鼓勵創新創業,強化技能培訓,引導群眾就業創業。著力構建“三支撐”,編制《脫貧攻堅政策讀本》《脫貧攻堅常用語句“雙語”讀本》,全覆蓋開展脫貧理論測試,建立駐村幫扶“一月一主題”機制,筑牢“智力支撐”;緊盯基層需求,從農民工中培養村后備干部32人,培育養殖、縫紉、建筑等實用人才189名,培育政策明白人428人,筑牢“人才支撐”;在全州最大易地搬遷安置點建成“安康社區”,研發“色達縣社會管理大數據平臺”,動態整頓后進鄉村64個,打擊“村霸”5名,筑牢“環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