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對于開江縣司法局的陳濤來講,注定是其難忘的一天,因為這一天他走向了新的崗位--長田鄉巖門子村第一書記。來到巖門子村委的第一天,映入眼簾的是一間狹窄的辦公室,桌面上散亂的堆著各種資料,獨有的兩臺電腦,一臺連著打印機,另一臺用做業務辦理。面對這樣的辦公環境,如何有效的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完成黨的使命和組織的重托,陳濤的心里有些著急了,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那就從最基礎的工作抓起。
熟村情,知“病痛”。通過查閱資料和座談了解到,巖門子村由過去劉家堡村和巖門子村合并,人口較多,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705戶,2322人,勞動力1570人,村民主要靠在家務農和外出務工,收入來源單一,尚未發展村集體產業,缺少經濟支柱。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62戶468人,作為一個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如此之多,如何實現貧困戶順利脫貧,走上致富道路,成了擺在眼前的頭等大事。
勤入戶,開“處方”。在貧困戶精準識別的基礎之上,為了有效達到因戶施策,順利開展幫扶工作,陳濤開始了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入戶走訪。每到一戶首先對其居住條件和生產、生活條件拍照,再與農戶進行交談,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做好了記錄,一戶一戶開“處方”。七月正值夏日當頭,為了避免中暑,村黨支部書記郝士成送給了他一頂草帽,也正是因為長時間戴著這頂草帽,他被老百姓們戲稱為“草帽”書記。
建陣地,換“新顏”。到任之初,村委新建辦公場地已經竣工,但因資金短缺問題遲遲未能入駐,而現有辦公場地很難滿足當前的工作需求。了解到實際情況后,陳濤及時向幫扶單位開江縣司法局主要領導匯報,為著實解決實際困難,開江縣司法局先后為村上捐贈了4臺辦公電腦,打造了村級人民調解室和公共法律服務室,并配備了相應的辦公座椅。同時在長田鄉黨委、政府的大力協調下,爭取了5萬元用于購買辦公設備,為了節約經費開支,陳濤與村支“兩委”奔波于各大辦公用品商店,貨比三家,采齊了辦公用品,于2018年5月順利搬遷至新建辦公場地。原有狹窄的辦公環境和凌亂的資料擺放局面早已不見了,現如今便民大廳、會議室、檔案室、調解室等各項功能完善,設施齊全,資料擺放整齊,各項工作開展有序。
強宣傳,樹“斗志”。“梁叔,吃飯沒有,吃了趕緊過來這邊大家一起看電影咯!”陳濤喊道,這次我們農民夜校流動課堂給大家帶來點不一樣的,今天為大家播放一部講扶貧工作的電影《十八洞村》。為了營造良好的脫貧攻堅氛圍,樹立脫貧斗志,陳濤與村支“兩委”商議,在傍晚時分,百姓茶余飯后,利用投影儀把農民夜校流動課堂搬進院壩之中,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傳工作,樹立脫貧斗志。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解答百姓心中疑惑。此舉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脫貧氛圍,更拉近了干群關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謀產業,明“發展”。巖門子村集體經濟發展欠缺,這一直是陳濤到村后的一塊心病。在實地考察了本村實際情況后,陳濤與村支“兩委”商議,一致同意在上巖門子規劃發展500畝青花椒產業,下巖門子規劃發展“稻田+”水產養殖產業。為了產業發展能夠順利實施,陳濤與村支“兩委”不懼風雨走家串戶和召開院壩會,向農戶講解政策,轉變農戶傳統的種植觀念,為他們樹立信心,最終得到了廣大村民的支持。
花椒產業經過前期土地整理后,花椒苗已栽種入土,目前長勢喜人,已落實專人進行管護。為擴大花椒種植規模,在開江縣委組織部調研集體經濟時,陳濤與村支“兩委”提供了集體經濟發展方案,積極向上爭取了一百萬的產業發展資金。2019年下半年將繼續擴大500畝的花椒種植規模,2022年將進入盛產期,除去成本,將有50-60萬元的純收益,且能帶動村民就近務工增收。“稻田+”水產養殖產業154畝,也已落實專人負責,由總公司統一進行技術指導,正穩步推進。
巖門子村,這個曾經山高路遠,道路不暢的村,在“草帽”書記陳濤的團結協作和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正悄然的改變著。在過去的2018年,巖門子村順利實現了貧困戶43戶139人的脫貧驗收,脫貧攻堅各項資料歸類有序;村集體產業開始步入正軌;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村民出行方便了,生活質量改善了,2018年巖門子村被評為省級“四好村”。在過去的一年,巖門子村各項工作年終考核綜合排名第一,受到了鄉黨委、政府的一致認可。黨建工作更是走在前列,2019年6月,被長田鄉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在陳濤看來,巖門子村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他不敢邀功,因為這離不開村支“兩委”的團結協作和奮力拼搏,更離不開廣大老百姓們的理解與支持,他時刻不忘到任前局領導的諄諄囑托,肩負使命,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將繼續揮灑自己的青春,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