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縣把抓實農民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基本著力點,探索實施鏈條式培養機制,確保優秀農民工引得回、育得好、用得上,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抓溝通聯系,在“回引”上下功夫。堅持“縣統籌、鄉主導、村主體、組落實”的原則,通過查檔案、查地址、查聯系方式、訪親屬朋友、訪相關部門、訪相關知情人的“三查三訪”方式,全面摸排農民工基本情況,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民工信息管理臺賬,建立農民工常態溝通聯系制度,以政策宣講、項目對接、產業基地為抓手,大力實施“引雁歸巢”工程,為返鄉農民工提供政策咨詢、稅收減免、資金保障、技能培訓、子女入學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務,積極引導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抓教育培訓,在“培養”上尋突破。堅持“按需施教、保證質量、注重能力”的原則,分層分類開展農民工隊伍、農民工入黨積極分子、農民工黨員培訓,開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農村青年電商培育”等培訓課程,提升農民工素質,采取以“農民夜校+產業主體、鄉土人才、鄉村基地”為載體的“1+3”培訓模式,著力培育一批素質高、能力強、勤學習、善思考的優秀農民工隊伍,已舉辦培訓班18場次,培訓農民工2000余人次,培訓農民工入黨積極分子、黨員156人,培育農民工后備力量146人。
抓激勵任職,在“選用”上求實效。堅持“靠得住、有本事、信得過”的選任原則,深入實施“優秀農民工后備干部培養工程”,將有知識、有技術、有能力的優秀農民工納入村級后備力量儲備庫,采取掛職鍛煉、跟班學習等方式,著力在實踐中練就“真功夫”,探索建立優秀農民工回村任職激勵保障機制,通過全面提升村級干部待遇,把健康體檢、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納入財政預算等方式,解決后顧之憂。目前,全縣共有104名返鄉優秀農民工被選任進村“兩委”班子成員,其中,任村支部書記34人,村主任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