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縣地處高原藏區,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之一,又是全省4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社會發育程度低,思想觀念落后,群眾接受教育愿望較弱。為防止貧困群眾從暫時貧困走向代際貧困,雅江縣把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為重為先辦好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
一、廓清思想迷霧,接受“雨露”洗禮
雅江與全國藏區一樣,雖然在社會制度上實現了“一步跨千年”,但長期以來受民風民俗的影響所形成的的宗教文化、傳統觀念仍深深地束縛著廣大農牧民群眾,“進寺廟而不進學堂”“寺廟即學堂”成為慣性現象,如何讓農牧民主動送子女入學是擺在
縣委、縣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宣講。通過集中宣講、入戶宣講、個別宣講讓群眾知曉國家政策法規,通過干部宣講、結對宣講、教師宣講讓群眾認可國家政策法規,通過法律宣講、政策宣講、主題宣講讓群眾執行國家政策法規。對比。組織通過接受教育改變命運造福家庭的身邊事例和送子女進寺廟耽誤前程連累家庭的典型事例,以現身說法的方式給群眾以強烈的沖擊感和真實感教育引導群眾主動送子女入學。成效。2015年9月,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一期工程建成招生時,計劃招生600人,結果一下涌來了962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截至目前,已解決全縣53個貧困村、243戶貧困戶、1168名貧困戶子女在內的17鄉鎮、2700多名城鄉學生“上學難”問題,實現了貧困家庭無一名適齡兒童(少年)因貧輟學。
二、使出洪荒之力,撕掉“落后”標簽
在全縣教育基礎設施長期落后,教育投入捉襟見肘面前,雅江縣堅持認為“越窮的地方越要辦教育,越不辦教育就越窮”,集全縣之力,匯各方資源,克服重重困難,把建好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扶貧戰略思想的具體實踐。硬件。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于2017年9月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總投資2.84億元,占地229.5畝,可容納學生4500名,不僅是甘孜州第一個教育園區,更是集幼兒園到初中“一體化”的大型教育園區,與內地相差無幾。軟件。在教學隊伍上抓補充,共有教師117名(其中本科以上學歷75人),僅2017年以來招聘引進教師就達19名;在教學方式上重實際,采取藏、漢、英三語教學模式,讓雅江學生既不丟傳統文化,又能學到先進知識;在教學能力上強提升,常態化開展教師崗位大練兵活動,同時積極選派教師到宜賓等幫扶地區(單位)跟崗學習;在教學資源上求共享,與成都七中等知名學校對接,通過遠程教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保障。2017年10月,雅江縣高分數通過省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為確保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高效有序運轉,切實發揮貧困代際的阻斷作用,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了教師待遇,構建了教師補充長效機制、城鄉教師交流機制、優秀教師獎勵機制,落實了各項惠師惠生政策。
三、抓實配套功能,用心“播種”未來
建好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是雅江縣對“放羊娃循環論”的痛定思痛。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已經建成,配套服務跟進刻不容緩。設施。抓緊實施了縣城至呷拉新區快速通道、育才路、自來水廠、廉租房等各類配套項目,保障了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的功能需求。文化。在抓好校園文化建設項目的同時,把重點放到文化育人上,將“水潤其根,雅致未來”的校園文化滲透到學校的各個角落,引導學生心懷感恩、努力學習、回報家鄉、報效祖國,努力書寫“雅融德才傳薪火,江匯品學流天地”的大寫人生。環境。優化園區周邊交通秩序,定期不定期開展凈化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工作,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群防群治,為學生提供優良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