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至5日,甘孜州委組織部副部長羅智剛驅車1000多公里,深入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雅礱江上游4縣交界地區卡龍、然充等8個深度貧困鄉鎮,調研基層黨建、脫貧攻堅,走訪黨員群眾,看望鄉村干部、第一書記和駐村隊員。強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強化藏區基層黨的建設,引領藏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真抓實干、精準施策,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在基層,服務在基層,成效也在基層。
在甘孜縣拖壩鄉、斯俄鄉、茶扎鄉、查龍鎮、卡龍鄉和色達縣然充鄉、大則鄉、亞龍鄉等8個鄉鎮,通過集中座談、隨機交談、入戶訪談,調研組先后面對面聽取190多名黨員干部群眾的心聲心愿、意見建議。
調研走訪中了解到,雅礱江上游石渠、德格、甘孜、色達4縣交界地區的許多鄉村黨組織這個“主心骨”硬起來了,基本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帶動群眾扎扎實實地干,貧困群眾的“腰桿子”挺起來了,“錢袋子”鼓起來了,村級集體經濟逐漸“壯”起來了。托壩鄉三村黨支部書記彭措、卡龍鄉一村貧困群眾昂多等虔誠地講,“甘孜藏區人民對黨、對習近平總書記滿懷感恩之心、感激之情,由衷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干部的關心幫助,修好了公路、建好了房子,學到了技術、辦起了產業,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
羅智剛與黨員干部交流時指出,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突出抓好甘孜藏區基層黨建工作更為重要。一要認真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指示精神落到實處,把夯實農牧區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建強村黨組織這個脫貧攻堅“主心骨”,努力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眾公認的優秀人才選拔為村黨組織書記,選好配強村級班子成員,培養一支帶不走、能扎根的骨干隊伍。二要堅持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最前沿,真正做到盡銳出戰,優中選精、強中選銳配置工作力量,讓精兵強將到脫貧攻堅第一線,讓基層幫扶力量更好地發揮脫貧攻堅前沿生力軍作用。三要持續把“三會一課”等制度嚴格執行起來,嚴肅黨的組織生活,從嚴發展、教育、管理、監督黨員,發揮好帶頭示范引領作用。四要探索把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在藏區落地落實,分牧區、農區、半農半牧區和機關、學校、醫院等領域,研究藏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標準體系,形成一套制度規范、操作流程、評判細則,增強藏區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不斷夯實黨在藏區的執政根基。
高原深處隨機走訪看實情
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到底怎么樣?
習近平總書記很關切,今年4月15日,飛赴重慶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進行專題調研。省委彭清華書記在一個月內接連主持召開三次會議研究部署,自己動手反復修改“兩不愁三保障”調查問卷。州委劉成鳴書記要求,把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作為甘孜州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的基礎性工作,邊排查邊整改,全力攻克貧困堡壘。
調研期間,調研組隨機走訪貧困戶,通過實地看、現場問、逐項查,了解大家的生產生活情況。在甘孜縣查龍鎮貧困戶澤讓、色達縣大則鄉貧困戶修托等群眾家中,調研組與戶主及周邊的牧民聊家常、商發展、話未來。澤讓家4人,有一兒一女,女兒6歲學校讀書,兒子4歲在家;住房是90平米新房,家庭收入主要靠維修摩托車和采挖蟲草、貝母、香草等中藥材。修托家7人,有三兒兩女一孫女,大女32歲在家縫紉藏裝,大兒21歲在大則寺當僧人,二女16歲技術學院讀“9+3”,二子14歲和三子12歲均在讀小學,孫女7歲讀幼兒園;住房是新建獨棟小院,家庭收入主要靠修托母女做裁縫、務工、轉移收入等。
羅智剛叮囑鄉親們一定要堅持送子女到學校讀書,鼓勵孩子們努力讀書,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走出大山、建設家鄉、報效祖國;叮囑鄉親們自力更生,自立自強,通過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叮囑鄉親們牢記黨的恩情,學會感恩,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懂得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公路、住房、飲水、就業等都是共產黨幫助發展起來的,傾注著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傾注著基層黨員干部的無限心血。
易地扶貧搬遷不能一搬了之
“交鑰匙”不等于“安居”,加強后續扶持最關鍵。
政策權益不變群眾才放心,配套服務齊全群眾才定心,因地制宜搞產業群眾才安心,家門口就業掙錢群眾才開心。這些工作做好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才能真正融入新家、安居樂業。
“感謝黨的恩情”,“老人看病、小孩上學、年輕人找工作,比以前方便多了。”在查龍鎮、大則鄉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才搬入新家的鄉親們紛紛告訴調研組。
羅智剛與干部群眾交流時指出,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方式將會發生革命性變化,今后也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但從安置點孩子燦爛的笑容里,從老人慈祥的目光里,我們深刻的感到:搬來了,就播下了美好生活的希望;穩定住,就邁進了新時代新生活的門檻。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還要正確處理好扶貧搬遷向城鎮聚集和向生產資料富裕、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地區聚集的關系,通過積極落實產業政策、合理規劃扶貧安置點、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移風易俗培養好習慣等,確保貧困群眾“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
成敗系于產業“造血”
脫貧攻堅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奔康還得靠產業增收,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黨支部有了錢才能更好凝聚團結服務農牧民群眾。
踏上雅礱江上游4縣交界地區的雪域高原,有群眾說,“在這里發展產業,興許比研制原子彈還要難”。海拔高、雪期長,不靠市場、不連資源、不沿公路,想發展新事物,實在是太難。
羅智剛告訴鄉親們,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總書記看得十分準,找到了“富”源。我們只要遵照總書記的要求去做,持之以恒、努力拼搏,一定能“敢教日月換新天”。與鄉親們交流時,談得最多的話題、最大的期盼,就是希望加快產業發展,實現增收致富。
茶扎鄉、然充鄉、卡龍鄉等集體經濟實現零突破,效果初顯。茶扎鄉東讓燃谷高原特色產品粗加工合作社,把蟲草、貝母、獐子菌等產品銷售到成都等大城市;茶扎鄉德西村和銀多村分別建立現代化集體牧場,既破解戒殺生問題,又增加牧民收入;然充鄉貢布手工藝制作加工合作社、卡龍鄉制衣合作社,已經走上有序發展道路。村集體按純收益20%提成后,貧困戶按2股、非貧困戶按1股的比例,戶均每年能分到1000多元至100多元不等的紅利。
羅智剛與鄉村干部、合作社負責人、社員等交流時指出,村級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農村的重要體現,是農村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重要形式。一要充分認識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對于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善農村基本經濟制度,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優勢,把黨員、群眾組織起來,有效利用各類資源資產資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要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運行機制,完善村黨組織領導機制、法人治理機制、經營運行機制、收益分配機制、監督管理機制,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農牧民持續受益。四要深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責任落實,縣鄉黨委承擔著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體責任,縣域內、片區內要加強統籌協調,做好布局規劃、指導督促、牽引帶動,讓集體經濟動起來、活起來、強起來。
調研中,羅智剛專門看望成都市龍泉驛區、溫江區和甘孜州縣機關選派到基層的援藏干部人才、第一書記、駐村隊員等。鼓勵大家努力工作、擔當作為,以優異成績、出色工作,不辜負組織的信任、不辜負群眾的期盼、不辜負家人的支持,不辜負這個時代賦予的職責和使命,不辜負青年韶華流年;要求大家虛心學習、團結協作,融入基層、深入群眾,多請教、多研究、多思考,團結帶領當地黨員干部群眾一起奮力攻堅克難、脫貧奔康;叮囑大家注意安全、管好自己,嚴守紀律規矩法紀底線,健康地來、平安地回。
調研組總體感到,康巴高原深處的基層黨組織、脫貧戰線千千萬萬的干部群眾,是藏區繁榮穩定的忠誠守護者,是中國偉大奇跡的默默創造者。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困難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奮斗激情,看到了如期實現脫貧奔康的火熱希望!
甘孜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根秋,色達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洛加,州委組織部海源、多吉等同志參與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