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市堅持以城市黨建工作為引領,在全市首個村轉社區金華社區探索試點“三個一”工作模式,通過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寓管理于服務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務品質,積極引導安置小區村民到居民、居民到市民的轉變,實現了群眾得實惠、組織得民心、社會得和諧的目標。
一套班子,理順服務機制
市委組織部、新豐鎮黨委加強對金華社區黨支部各項工作指導,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強化班子隊伍建設,夯實戰斗堡壘作用。
以社區黨支部為核心統籌開展社區“三委”各項工作,堅持每周一召開工作例會,討論上周工作情況,研究本周工作,充分發表建議、意見,并針對社區群眾工作進行研究,確保做好群眾工作大事小事不走樣。
加強物業黨建工作,堅持兼職不兼薪的原則,由“兩委”骨干人員兼職參與小區物業管理,制定了《十九條入住公約》,覆蓋小區日常運行機制、公共設施維護、居民行為規范、安全須知等內容,理順了車輛停放、麻將館整治等問題,為居民提供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推行網格化黨群機制,通過建立“社區黨支部—居民黨小組—樓幢長—居民中心戶”四級服務網絡,由專人負責收集社情民意,第一時間解決矛盾糾紛,確保“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辦”。
一套體系,建強服務平臺
金華社區黨支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堅持以黨建為紐帶,強化與廣漢市級部門、社會組織和商鋪等的合作,建成了一套共筑共建體系。
加強與廣漢市級部門、駐區單位共駐共建。廣漢市委辦、廣漢市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門和駐區單位定期到社區開展服務,解決居民實際困難,并利用自身優勢,舉辦實用技能培訓,提供就業崗位,開展困難幫扶、政策咨詢、法律援助、矛盾調解等服務;公職人員到社區、小區認領服務項目38個,每年到社區開展服務150余次。
加強與社會組織共駐共建。愛心天使、匯智義工等社會公益組織定期到社區開展貼心服務,實現不出社區即可享受義診、義演、溫馨陪聊、家政服務等個性化服務,每年常態化服務不少于20次,覆蓋黨員群眾2000余人次。
加強與商鋪和商業小區居民共駐共建。他們邀請周邊商鋪、商業小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發展,開展無職黨員、群眾“認崗定責”活動,設立便民辦證員、綠地維護員、文明勸解員等20余個服務崗位,引導300余名黨員群眾根據個人特長、興趣愛好分片區進行認崗定責,已建成責任花園綠地、責任樓幢200余個,評選出最美樓棟、最美花園30余個。
一套模式,做優服務質量
金華社區黨支部在市委組織部、新豐鎮黨委指導下,堅持從滿足社區群眾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出發,推行村轉社區“1+4+30”服務模式,即一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教育培訓、文化娛樂、司法調解四個服務站,30項個性化服務項目。
依托便民服務站,建設便民家園。設立計生、民政、衛生、勞動保障、物業管理等窗口,開設“社區服務熱線”、開通“社區手機信息平臺”等方式,搭建黨組織、社會組織和黨員群眾三位一體的網絡服務平臺。
依托教育培訓站,打造富民家園。整合人社、教育、法院等部門教育資源,開辦“新市民講堂、道德講堂、法律講堂、就業講堂”,定期分類分班次重點就致富之技、理財之道、孝敬之德,健康之法、一技之長、法律之門等進行分類培訓,幫助小區居民增長新知識,提升新技能,推進小區村民向小區居民思想上的轉變。
依托文化娛樂站,建設樂民家園。招募熱心群眾、“五老”人員、社工志愿者,根據個人特長、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參與“陽光使者”“青年地帶”“夕陽人家”“婦女之家”“網上購物”“社區影院放影”“健康驛站”等工作室服務,使居民群眾歡樂在社區、健康在社區。
依托司法調處站,打造安民家園。深入開展無訴訟社區創建活動,設立群眾工作站,邀請法官、律師到社區開辦“法官、律師會客廳”,定期“坐診”、上門開展法律咨詢服務,為居民解決涉法問題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