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縣緊緊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著眼建強基層組織、黨員隊伍,筑牢堡壘,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啟動“鄉村分類轉化提升行動”,夯實組織基礎。在鄉村自查定級的基礎上,組建4個工作組赴21個鄉鎮(場)88個村(社區、分場)進行情況摸排,對標州委認定標準,初步確定1個后進鄉、8個后進村。采取“縣內現場觀摩+德陽參觀考察”相結合的方式,組織21名黨務副書記赴德陽學習強鄉興村戰略,同時組織36名黨務副書記、組織委員到麥爾瑪鎮、查理鄉現場觀摩“軟鄉弱村”集中整頓工作成效,提高業務工作能力,建強民族團結進步的基層組織基礎。
加強黨員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防線。以談心談話、黨員“思想體檢”等為切入點,全覆蓋開展談心談話525人次,查擺示范帶頭作用發揮不好、組織紀律性不強等方面問題63個,制定整頓措施112條,準確了解黨員思想動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制定《阿壩縣農村黨員、干部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五要十五不準”行為規范》,簽訂承諾書2317份,并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黨規黨章、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行為規范等作為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和班子會議的重要學習內容,建強民族團結進步的黨員干部思想基礎。
強化黨員發展管理,抓好隊伍建設。實施發展黨員“源頭行動”計劃,截至5月19日,全縣農牧民黨員1839名,占44.77%,其中少數民族1814名,占農牧民黨員總數的98.64%。建立黨內關愛幫扶長效機制,常態推進貧困黨員定期慰問、死亡黨員家屬慰問、災病黨員臨時救助三項活動,2018年至今,累計慰問“三老”人員、農村貧困黨員1582人次,發放慰問金89.42萬元。常態推進不合格黨員處置和失聯黨員處置工作,勸退7名有不合格黨員表現形式的農牧民黨員,對7名失聯黨員給予停止黨籍2年的處置決定,建強民族團結進步的黨員干部隊伍。
組建臨時黨組織,推動黨組織覆蓋。按照“群眾在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的工作原則,結合群眾外出生產生活實際,多方式、多渠道地將陣地前移,組建藥山臨時黨支部44個、確定黨員干部聯絡員114名,建立鄉村留守黨員干部服務隊75個,將基層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藥山遠牧點。臨時黨支部利用閑暇時間組織支部成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職業技術、疾病防治知識等,為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做到維護藥山秩序和安全,化解各類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