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縣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積極創新革命傳統教育載體、內容、形式,不斷豐富“紅色大課堂”內涵,提升干部黨性教育質效。
深挖資源開發精品教材。依托川陜蘇區首府“再現”工程,重點建設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紅軍烈士陵園等一批愛國主義、干部黨性教育基地,精心舉辦川陜蘇區群眾工作、《空山大捷》《川陜壯歌》等主題陳列。編排《活著》《石破驚天》等系列革命傳統教育題材歌舞劇,編輯出版《川陜蘇區廉政風云》《紅韻》《紅魂》等系列干部黨性教育讀本。
突出重點構建高效課堂。對象上,以領導干部、黨員為重點,帶動機關干部、青少年學生、企事業單位職工、群眾主動參與,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拓展到各行業各領域。內容上,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時代精神教育、廉政警示教育等“四項教育”。形式上,結合“主題黨日”活動和“七·一”“十·一”等時間節點,常態開展祭掃、瞻仰、重溫入黨誓詞等黨性教育,組織每年一次的紅色經典傳唱、紅色文化研討會、大型“尋根”等紅色文化主題活動。
注重拓展配強優質師資。成立大巴山干部學院通江分院,采取院校聘請一批、崗位成長一批、業余培養一批等方式,構建黨史專家、歷史學者、館所研究人員、專職解說員、文化愛好者、紅軍后代、群眾代表等專兼職師資隊伍,通過專家學者講歷史、工作人員講故事、群眾代表講傳承等形式,多維度開展黨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