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年輕干部的有關要求,審視研判干部隊伍建設實際,著眼未來事業發展需要,創新開展市級部門正科級干部與鄉鎮黨政正職雙向交流任職,為年輕干部開辟鍛煉成長新路徑。
從“毛遂自薦”到“組織把關”,確保選得好。通過談心談話、自愿報名、專題調研等方式,摸清個人意愿,鼓勵動員各層面優秀年輕干部踴躍參與交流任職,積極投身實踐戰場。在個人報名基礎上,充分征求黨風廉政、“一票否決”等相關意見,黨委(黨組)、組織部門層層把關、擇優篩選,8名中心鎮、產業大鎮的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黨政“一把手”和8名市級黨群部門、經濟部門的業務骨干“科長”脫穎而出確定為“換崗”對象。
既“放手放權”又“精耕細作”,確保長得壯。出臺《雙向交流任職管理辦法》,明確“雙向交流干部”培養6項措施,建立交流干部成長檔案,通過“導師”幫帶、“雙重考核”、設立組織部調研聯系點等制度機制,全程跟蹤培養,幫助干部盡快成長成才。在職務安排上打破常規、大膽任用,市級部門科長“下基層”,一律安排擔任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黨政正職“進機關”,一律安排到“吃勁”崗位擔任正科級職務,最大限度為年輕干部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
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確保用得準。把雙向交流作為發現培養選拔干部的重要舉措,堅持“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通過“大浪淘沙”“賽場選馬”,讓組織部門和廣大干部共同當“伯樂”、當“評委”,根據“德能勤績廉”表現,選出表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等馬”,及時優先提拔重用,鮮明重實干、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打破干部成長“資歷論”。同時,實行“召回”制度,對交流后“水土不服”不能勝任的一律“召回原籍”,不再安排擔任領導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