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紅原縣緊扣“黨組織引領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路徑探索”課題,突出黨組織功能發揮,為集體經濟發展裝上“內力、活力、助力”的“三力”之翼。
辟聯營新路,釋放“活力”。把抱團攜手、合作聯營的理念貫穿村集體經濟發展始終,政府牽總發力、借勢對口幫扶,開辟新路激發活力。2016年,紅原縣委、縣政府以招商引資、政府投入、自主籌資等方式置辦實體,實施“政府+合作總社、金融機構、合作社、牧戶、貧困戶”的“1+5”產業扶貧方式,聯合43家村級合作社成立更攀農牧民專業合作總社,吸納就業100余戶,1350余戶貧困戶年增收190元,帶動11個鄉鎮7000余戶,抱團發展規模效益初現。邛溪鎮熱坤村與浙江溫州企業合作,以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入股建成自駕游營地,預計年接待5000人次、純收入15萬元。安曲鎮哈拉瑪村健康牦牛養殖基地合作社延伸酸奶加工產業鏈條,常年專為長征干部學院教學點學員用餐供應酸奶,帶動周邊20余戶年均收益700余元,教學點收益近9萬元,吸納服務人員3人、山歌彈奏2人,人均收益4000元/年。
強組織領航,催生“內力”。堅持支部領導、村委推動、監委監督,盤點公用草場、固定設備、特色產業等現有資源,召開群眾大會公開公示并爭取群眾意愿,采用對外承包、出租資產、規模經營等方式,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2016年以來,瓦切鎮日干村黨支部決策同意,群眾普遍贊成將利用率不高、爭議矛盾多的集體草場3000余畝出租,年收益約15萬元。經瓦切鎮德香村支部研究和村民表決同意,2019年該村搭乘省級扶持集體經濟快車,依托新建游客接待中心規模經營特色旅游產業,預計年接待游客2000人次、收益20萬元。安曲鎮下哈拉瑪依托毗鄰月亮灣4A級景區優勢資源稟賦,村黨支部成功與318連鎖酒店訂立村自駕游營地租賃協議,收益12萬元/年,在規避理念滯后、風險難控的同時,幫助5名貧困戶就地增收。江茸鄉茸日瑪村支部引領290余戶群眾加入綿羊養殖合作社,2018年收益近35萬元,社員戶均增收780元。
造特色模式,彰顯“助力”。推廣“支部+協會+黨員中心戶+牧戶”聯結型集體經濟模式,推行“黨建+”牲畜輪換飼養、紅利反哺發展、草場資源整合、紅利公益幫扶等脫貧模式,推行黨組織、黨員、貧困戶、普通群眾四位一體“星級激勵”模式,由村集體經專合組織出資幫扶困難黨員、貧困戶、三老人員、困難學生和星級激勵物品發放,2018年以來村集體經濟幫扶慰問總計13.4萬元,村黨組織凝聚力和號召力持續增強。同時,依托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優勢,大力實施“優秀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工程”,充分發揮更攀專合總社示范帶動和人才綜合服務功能,集中輸送、統一回引優秀農工人才,,截至目前回引優秀農民工10人,現投資規模18萬元以上的有13人,主要以文化旅游、酒店服務等業態為主,成功吸納就業30余人次,助力作用不斷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