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發展產業可申請5000元以內、周轉期限不超過3年的產業扶持基金無息借款。凡有意愿的貧困家庭勞動力每年至少可參加一次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同時,每天還有50的生活費補貼……”在通江縣文勝鄉一戶農家院里,縣農業農村局正科級干部范仕欽正向老鄉們宣傳著扶貧政策,現場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近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沖刺階段,為進一步提升群眾對脫貧攻堅政策知曉度、工作認可度、幫扶滿意度,解決部分群眾對脫貧政策不清楚、群眾認可度不高的問題,切實把全縣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目標任務上來,通江縣組織在通江縣境內出生且目前在通江縣境內工作的所有副科級及以上領導干部回出生地開展群眾工作。
“無論離開家鄉多久、從事何種工作、擔任什么職務,大家始終保持著對自己家鄉的深厚感情,始終和家鄉人有著血濃于水的聯系,也都愿意為家鄉出點力、做點事。”通江縣委組織部鄉干科負責人肯定的說。
通江縣地處秦巴連片貧困地區核心區域,是新時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貧困村157個,截止2018年底,已退出貧困村122個,目前還有貧困人口6796戶21675人,到2019年底,要實現全面脫貧“摘帽”,任務艱巨。通江縣委副書記何奎說,開展“大排查、大走訪”干部“大返鄉”促脫貧攻堅行動,是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部署落到實處、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舉措。
據悉,通江縣委辦公室此前印發了《關于科級以上干部到出生地開展群眾工作的通知》,要求縣四套班子成員及法檢“兩長”掛鉤聯系全縣13個片區,并掛點整頓76個軟弱渙散村,統籌各級資源及指導脫貧攻堅工作;29名處級干部聯系原籍鄉(鎮),統籌扶貧駐村工作隊,聯系駐村干部等力量,協調解決脫貧攻堅重點難點問題;1862名副科級以上干部至少三次回原籍鄉(鎮),協助落實脫貧攻堅各項任務,開展問題“大排查”和政策“大宣講”,形成了脫貧攻堅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可為的良好局面。
此外,每名干部返鄉后,一方面要積極組織本村群眾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工作重要論述、中央、省、市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進行“大學習”,另一方面,還要結合通江縣脫貧攻堅工作基本情況,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取得的成就及遠景展望、通江縣脫貧攻堅惠民政策等進行三次“大宣講”,同時,還要做一次黨情村情民情調查、記一份工作日記、寫一篇調研報告。
“此次行動,既可全面摸清基層情況,還能找準我們的工作差距,補齊脫貧攻堅‘短板’,協力基層黨建,加快推動黨建促脫貧和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實現工作推動和干部鍛造‘雙贏’。”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何清華說,回鄉開展“大排查、大走訪”,熟悉村中情況、便于溝通交流、人脈資源廣泛、富有鄉土情懷是本地干部的優勢。
截至目前,全縣科級干部第一輪“回鄉”已全面結束,近2000名干部積極參與,覆蓋了全縣568個村(社區),共開展政策宣講700多場次,走訪了建檔立卡貧困戶2452戶,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521個,組織開展農村環境整治705場次,征求到道路交通、農田水利、電網改造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意見建議12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