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屏山縣和浙江海鹽縣強化黨建引領,著力實施聚力提效、兩新助力、能力提升、助農增收“四大行動”,推動東西扶貧協作取得新成效。2017年以來,兩縣扶貧協作助推屏山縣60個貧困村退出、3.54萬人脫貧,2016、2017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
一是實施協作一線“聚力提效”行動。實施雙向互訪互派計劃,兩縣統籌組織、發改、人社、扶貧等13個單位,以專業對口、歸屬對頭等方式,持續深化干部、人才、企業、產業、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幫扶與協作。圍繞縣鄉村資源、產業優勢、發展定位,雙方縣級部門結對7對、鎮結對4對、村結對2對。兩縣組織部門建立健全互派干部管理、考核、激勵三張清單,將工作任務、重點、成效臺賬化,聯動強化協作過程管理。實施干部“請”“派”計劃,累計互派干部59名。同時,強化溝通協商,縣內每半月一次專題會商,兩縣每月一次視頻例會,將協作單位年度目標績效考核與項目推動成效“捆綁”掛鉤,聚力推動東西協作提質增效。
二是實施協作一線“兩新助力”行動。大力實施“兩新聯萬村·黨建助振興”活動,引導浙江萬好、屏山米奇、精準農業等25家企業結對,其中,海鹽縣組織縣內企業家、海寧家紡協會、嘉興四川商會、海鹽縣籃球協會等進行了社會扶貧。實施多個領域合作社會幫扶,強化群團扶助。其中“海鹽縣醫療衛生扶貧屏山行”活動、“幫你圓大學夢”助學活動社會反映良好;兩縣協調設立民生幫扶基金,籌集資金30萬臨時性救助屏山貧困家庭。鼓勵支持兩地有三農產業經驗的龍頭企業實施扶貧協作戰略合作,創新探索“雙連”模式,即龍頭企業連龍頭企業(萬好和米奇),兩地龍頭連兩頭(西部企業連貧困戶、東部企業連市場),萬好食品等海鹽企業與米奇食品等屏山企業簽署扶貧協作戰略合作協議,打造扶貧共同體,2018年浙江龍頭企業幫助屏山在華東市場銷售茵紅李、竹筍等農產品6400余萬元。強化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按照市場需求組織訂單生產,改變傳統的“以種待賣”為“以賣定種”“已賣定產”,拓展建設茵紅李示范園、茶葉技術推廣園、蠶桑科技園等,帶動了竹資源基地10萬畝、水果基地10萬畝、茶葉基地10萬畝發展,促進貧困戶增收。推動屏山精準農業與浙江萬好食品,共同出資在海鹽縣設立500平方米的屏山縣農產品直銷店,積極實施消費扶貧。
三是實施協作一線“能力提升”行動。為縮小東西部干部差異,進一步育強屏山干部素能,圍繞全縣“一紡二硒三旅游”支柱產業培育,2017年以來,投入干訓經費1400萬元,實施了干部大培訓,其中依托浙江大學、海鹽黨校、紅色基地、產業示范,在浙江省舉辦從嚴管黨治黨、縣域經濟、鄉村振興等專題培訓班7期、培訓縣鄉村干部、民營企業家、專合社負責人351人次。通過參觀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和革命紀念館等,植入紅船精神。海鹽選派醫療專技人員25人次到屏交流指導,讓屏山實現了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等多個首例。屏山組織醫療、教育專技人員48人到海鹽掛職學習和培訓,提高醫療和教育水平。
四是實施協作一線“助農增收”行動。建立無差別政策、供需對接、服務就業“三大平臺”,實施穩定崗位補貼等就業扶持政策,開展“訂單式”培訓輸轉,目前,已舉辦培訓8期,培訓貧困勞動力409人,輸出貧困勞動力到浙江就業813人,其中向海鹽輸出126人。同時,積極探索股權量化利益聯結機制,按貧困戶、股東、村集體5:4:1比例分配,構建貧困戶、市場主體、村集體多方共贏局面,帶動貧困戶得到股金收入、分紅收入、務工收入。其中,書樓鎮高田村成立村資公司高田村精扶筍業有限公司,給每戶農戶年分紅300元、并提供40余個穩定的就業崗位、月務工收入約2500元。清平鄉龍寶村成立的彝家農園公司,以全村農戶承包土地和村集體土地作為“土地股”,每股每年獲得保底分紅400元;組織村民參加園區生產,獲得“代種費、代養費”收入,取得勞務收入5400元。推動高田村每年集體經濟保底收入15萬元、龍寶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加1.5萬元,東西協作助推脫貧攻堅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