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康市秉承“黨建引領促民族團結”的發展理念,在基層治理、產業發展、黨建扶貧等方面進行系列探索優化,力爭基層黨組織成為富裕一方、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堅強戰斗堡壘,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明珠康城常開長盛。
以“強基固本”為題鑄黨建引力,厚植團結之“根”。在城市,以“五個基本”開展機關支部標準化建設,細化29條“軟件+硬件”創建標準,項目制管理強化機關服務功能;在鄉鎮,全覆蓋實施“標準化建設、高效化運行、精細化服務”“三化”建設,重組機構資源規范機構設置,理順黨政群組織關系、鄉鎮村從屬關系、領導班子分工協作關系,突出鄉鎮政治屬性;在農村,常態開展“三分類三升級”活動,“一對一”配套整頓方案,形成“整頓后進、提升一般、鞏固先進”的閉環式管理模式,創建“一核三治”現代鄉村善治、“五個基本”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六個精準”農牧民夜校教學等一批村級示范點,依托“達標創星”確定42個村級黨組織“星級化”管理目標,夯實農村組織政治根基。
以“選育管用”為題育民族干部,培固團結之“莖”。配強基層民族干部,選拔138名熟悉民族工作、善做民族工作的少數民族領導干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梯次性補充少數民族干部進入后備人才庫,比例超過70%。完善黨員隊伍結構,每年每村至少發展少數民族黨員1名,注重把青年致富帶頭人、科技示范戶、年輕干部等有影響力的民族群眾作為發展黨員重要源頭,特別優秀的納入村級后備干部庫。加強隊伍教育培,每年定期全覆蓋輪訓村“兩委”負責人及農村黨員,利用遠程教育站點、“兩微一端”等載體為黨員干部群眾教育培訓提供平臺支撐。實施“藏漢雙語”培訓工程,用語言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地,組織干部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增加民族情感認同。
以“民生發展”為題優服務載體,常新團結之“葉”。“黨建扶貧”解民困,組建105支駐村工作隊,選派87名干部到2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脫產精準扶貧,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黨支部+公司+農戶”模式,發展集體經濟165個,帶領3700余名基層群眾脫貧致富。“聯戶聯情”聚民心,安排1563名機關干部與9926戶農戶、1169名僧尼全覆蓋結對,落實幫扶目標責任,解決實際困難170余件,開展法律政策宣講170余次;每年三月抽派市級機關干部組成14支“春耕備耕服務隊”,指導服務春耕技術。“結對共建”惠民生,統籌86個省州市城市黨組織與125個村(社區)、國有企業、“兩新”組織以“1+1”“1+N”“N+1”結對方式精準結對,突出組織聯建、產業聯促、治理聯抓7項重點內容,開展各類共建作業1160余次,解決群眾困難15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