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江縣始終把抓農民工黨建作為促進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搶抓新一輪農民返鄉創業機遇,創新思路舉措,扎實推進農民工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縱深化。
“擦亮”黨建招牌,增強“戰斗指數”。一是堅持組織跟進。創建“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鄉(鎮)黨委+駐外黨支部(村級黨組織)”三級服務管理網絡,探索“黨員+X”聯系機制,動員黨員干部與摸排出的17.1萬農民工“結對子”“認親戚”,建立農民工管理服務綠色窗口200余個,組建常態聯系微信群258個、QQ群209個,確保組織覆蓋不留盲區、不落一人。二是優化后備力量。建立動態培養機制,實施“村級后備力量培育計劃”以及青年農民黨員發展專項計劃,遴選220余名優秀農民工壯大村級后備干部庫,吸收120余名青年農民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10余名返鄉農民工為致富帶頭人。三是抓實選拔使用。結合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和村級黨組織換屆,按照村級推薦初步人選、征求黨員干部意見、鄉鎮黨委考察、縣級部門備案等程序,20余名思想政治素質過硬、致富帶富能力突出的返鄉農民工黨員在村“兩委”換屆“公推直選”中脫穎而出,充實村級干部力量。
“照亮”服務盲區,改善“幸福指數”。一是深入調查摸清底數。以鄉鎮、村(社區)為主體,采取報到登記、掃碼入群、電話聯系等方式進行“拉網式”調查摸底,分類建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優秀農民工、困難農民工三本臺賬,力求有的放矢、精準發力。二是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啟動“關愛農民工?2019新春系列活動”,持續10天組織10余輛客車,在火車站、汽車站免費將返鄉農民工送達家門口。同時,在返鄉務工人員集散地設立服務點35個,免費為農民工提供政策咨詢、包車購票、茶水供應、應急醫護等服務,幫助農民工9.8萬余人次。三是全域統籌抓好保障。建立農民工服務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公安、民政、人社等職能部門定期研究部署農民工服務工作,落實好農民工證照辦理6000余份,免費為農民工售票服務8.6萬人次,發放“家在開江”便民手冊12萬余冊,切實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點亮”鄉情鄉愁,做優“人文指數”。一是全覆蓋慰問。建立“縣級領導重點走訪、黨員干部全員走訪、駐外機構集中走訪”慰問機制,引導全縣黨員干部走訪慰問返鄉農民工14萬余人,發放慰問金625萬元、等價慰問品119萬元,贈送“政策禮包”1.5萬余個,對未返鄉農民工寄送慰問信1000余件,派送“溫暖回家路”禮包5000余個。二是針對性解難。結合“民情大調查、問題大解決、民生大改善”活動,依托民情懇談、座談交流、基層夜話、實地察看,廣泛聽取、收集農民工的問題建議3.9萬余件,匯總形成10大類本地農民工最關心、最突出、最緊迫需要解決的問題,確保提高解決農民工實際困難的精準度和有效性。三是多維度推進。在橄欖廣場、清河廣場等休閑場所、各鄉鎮返鄉農民工較為集中的農家院壩,舉辦多種形式的文藝匯演和涉及農民工題材的文化會展121場次,吸引農民工觀眾達8萬余人,豐富節日期間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民工歸屬感和幸福感。
“喊亮”創新創業,提高“成功指數”。一是注重雙向帶動。廣泛搭建“招商引資、勞務輸出、結構調整”三大干事平臺,召開政策推介、創業服務、引資引智等活動250余場次,激勵和引導優秀農民工帶動更多失業、無業勞動力外出務工,帶回資金、項目、技術等助推家鄉快速發展。二是加強培訓提能。整合畜牧、農業、司法等部門培訓經費,采取個人申報、村級推薦、鄉鎮審核遴選一批優秀返鄉創業農民工,分層分類開展返鄉農民工政策理論、特色種植、家政服務、加工制造、電子商務等培訓活動,通過上崗培訓、實地實訓等方式引導優秀農民工創辦領辦各類經濟實體46個,吸納就業人數1069人。三是激活帶頭效應。選樹一批返鄉創業典型和先進農民工,通過“村村通”、黨務公開欄、微信QQ群等方式,大力宣傳創業就業優秀人才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激勵農民工回歸家鄉、服務家鄉、建設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