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四川開江縣結合“黨員活動日”,組織全縣1.8萬余名黨員開展“新春走基層、節后大走訪、問題大收集”主題活動,通過實地調研、民情懇談、院壩交流等方式,一線聽民聲、察民情、送民策、解民困,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匯聚強大動力。
堅持問需于民,“身入”更要“心至”
“借今天這個機會,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說說自己最不滿意的事項,看哪些問題是大家最關心、最突出、最緊迫需要解決的”,一場別開生面的院壩會在開江縣天師鎮李家壩村召開。結合“大走訪”活動,該村黨支部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村民們暢談感受、訴說心聲,收集群眾反映問題10余條,發展建議20余條。
過去,該村黨支部缺乏凝聚力,群眾致富缺乏動力,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該村依托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青脆李200畝、砂糖桔300余畝、丑柑400畝,整合相鄰村產業資金、資源抱團發展“飛地經濟”,養殖大閘蟹、小龍蝦300畝,帶動9名貧困戶就近就業,100余戶群眾入股分紅,實現了建強致富產業、助推脫貧增收。
群眾“線上”點單,干部“線下”服務
“大家要從惠民政策落實、群眾教育、收入算賬、矛盾糾紛化解等方面下功夫,與貧困戶心貼心交流、面對面服務,切實提升幫扶實效和群眾認可度”,該縣組織部機關黨支部利用“黨員活動日”,對幫扶干部入戶走訪進行安排。通過開展“新春走基層、節后大走訪、問題大收集”活動,逐一形成《黨員干部“大走訪”收集群眾訴求臺賬》,并上傳“黨建扶貧指數管理平臺”,確保群眾合理訴求“建賬銷號”。
據悉,該縣依托“黨建扶貧指數管理平臺”,建立貧困群眾、民生訴求、穩定工作、四風問題“四本臺賬”,全縣所有幫扶干部全面下沉一線,入戶開展“四個一”活動,通過宣講一次政策、參加一次勞動、解決一個問題、算好一本臺賬,全力提升群眾認可度、滿意度,真正實現了群眾“線上”點單與干部“線下”服務的有機結合。
發展壯大致富產業,鄉村“有為”更“有味”
在開江縣騎龍鄉新店子村,一條寬闊的通村公路連接著一幢幢整潔別致的民居,產業基地里游客如織,村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過去這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村里基礎設施差,產業發展滯后,老百姓雖有意愿發展,但苦于致富無路,勞動力流失、土地拋荒嚴重”該村第一書記譚周勇介紹說。
新店子村發生“蝶變”的關鍵,在于產業與基礎設施協同推進。在縣級聯系領導和幫扶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騎龍鄉把產業帶動作為脫貧攻堅主要抓手,通過推進脫貧攻堅安置與產業“雙向靠近”,大力發展“果林+”循環有機農業,擴面種植椪柑200畝,培育林下養殖項目20余個,促進了農旅產業轉型升級,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緊貼民心、轉變作風,開展“大走訪”不是“一陣風”“走過場”。只有眼里盯著群眾冷暖,心里想著群眾奔康,才能贏得民心,得到群眾擁護,凝聚攻堅力量。(開江縣委組織部 楊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