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昌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黨建對脫貧攻堅引領作用,探索推行干部幫扶“五包”責任機制,構建目標準確、責任明確、靶向正確的工作體系,為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立足脫貧目標,構建堅強穩固、扎實有力的組織體系。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充分整合資源、明確職責,確保責任到人,落實到位。突出政治引領凝聚共識共鳴。旗幟鮮明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為向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的政治擔當和推動新時代平昌振興發展的戰略舉措,緊扣干部幫扶這個關鍵,舉辦黨員干部集中輪訓班、脫貧攻堅示范培訓班,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提升能力素質,8700余人次參加了培訓。突出目標任務厘清職能職責。對標貧困村、貧困戶退出要求,按照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包片”,駐村工作隊第一隊長、隊長“包村”,隊員“分組包社”,幫扶責任人“包戶包人”原則,明確任務、壓實職責,形成率帶示范、層層落實、一包到底的幫扶機制。全覆蓋組建駐村工作隊516個、選派駐村干部3890人深入脫貧攻堅戰主戰場、最前沿。突出底部幫扶展現成效成果。幫扶力量圍繞幫扶對象,以能力提升為基礎、改善條件為重點、增加收入為重心、脫貧奔康為目標,通過政策扶持、結對幫扶、鄉風培育等方式,實現貧困戶脫貧奔康目標。11861名幫扶干部全面實現貧困戶結對幫扶。
立足幫扶重點,構建精準發力、對標攻堅的路徑體系。抓住重點,把準關鍵,緊扣包補齊短板、宣傳教育、環境衛生、小微經濟和軌跡提升“五包”工作重點,促進脫貧攻堅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聚焦突出問題補齊短板弱項。嚴格達標要求,著力補齊醫療衛生、集體經濟、通訊網絡等硬指標,幫助發展“小菜園”“小果園”“小禽園”等小微經濟,確保村有特色產業、戶有增收項目、人有致富技能,達到長遠致富和短期脫貧有效結合。截止目前,已基本補齊20827戶57559人達標短板,實現32個貧困村退出,全縣6194戶19372人脫貧。聚焦長遠致富激發內生動力。廣泛開展“領導干部示范講、上下聯動集中講、回應關切解讀講”活動,利用農民夜校、小喇叭等形式,常態開展脫貧攻堅惠民政策、法治健安、感恩奮進宣傳宣講、教育培訓2.4萬余場次,幫扶干部講黨課1600余場次,覆蓋群眾28萬余人次,激發了群眾增強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推動中央和省市縣委重大決策部署在基層一線落地生根。聚焦痕跡管理確保過程清晰。堅持硬件補齊和軟件提升同步推進,切實抓好督查反饋問題整改落實,進一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高質量完善脫貧攻堅村檔和戶檔,實現貧困戶信息采集比對和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確保幫扶工作軌跡清晰、措施詳實。
立足問責問效,構建履職有為、幫扶有效的責任體系。把脫貧攻堅實效作為幫扶干部黨性原則強不強、為民情懷深不深、工作作風實不實的直接檢驗,嚴格監督管理,強化跟蹤問效。堅持責任落實“一表清”。按照分村繪制工作推進作戰圖、因戶制定脫貧規劃、因人實施幫扶措施原則,建立脫貧攻堅“五包”責任清單,實行臺賬管理、掛牌幫扶、對表推進,切實保障責任落實、任務落地。規劃發展茶葉、花椒等特色致富產業8.3萬余畝,實施村級陣地建設項目82個,解決民生實事2100余件。堅持開展過程“一本賬”。制定印發《平昌縣全覆蓋選派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的通知》,明確鄉鎮黨委、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等幫扶主體在落實“五包”責任過程中必須將開展工作時間、內容、效果等全程真實記錄于駐村工作日志中,確保工作可核查、過程可追溯、成果可檢驗。堅持督查考核“一把尺”。成立平昌縣脫貧攻堅監督檢查指揮中心,從紀委監委、直工委、農業局等部門抽調12名以上政治過硬、業務熟悉的干部采取明察暗訪、電話抽查、資料比對等方式,對駐村工作隊等幫扶力量常態化開展督查考核,促使幫扶干部真正“沉下去、貼著幫”。累計開展督查行動5次,通報典型問題81個,問責干部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