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市充分發揮“廣場文化”力量,著力打造“遠教廣場”“德治廣場”“法治廣場”“自治廣場”,傳播黨建文化正能量。
“遠教廣場”寓教于樂。安裝LED大屏幕,連接黨員遠程教育站點,通過播放紅色電影、專題片、政策宣傳等內容,將黨員群眾教育融入日常,讓黨員學習從“室內”搬到“戶外”。同時,將遠教廣場打造為黨員教育、群眾娛樂的綜合性場地,為廣場舞愛好者提供場地和設備,充分發揮陣地凝心聚力的作用,促進干群關系和諧發展。
“德治廣場”軌物范世。通過新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綿竹墻”、立刻有關于孝老愛親的模范事跡的石碑等方式,打造具有綿竹特色的德治廣場,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以黨風民風,提升村民道德修養、增強感恩意識,形成良好是社會風氣。
“法治廣場”通俗易懂。在墻面上書畫醒目的“法治廣場”標志,制作法治宣傳欄,將法治元素與本村文化相融合,以漫畫、小故事等簡單、接地氣的方式向群眾公示最新法律條文等內容,淺顯易懂,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法治意識。
“自治廣場”群策群力。新建開放式村民議事廳,公示“四字經”村規民約,推行“民主商議、一事一議”,搭建村民自治的新平臺,全村的重大事項都問策于民,著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同時,探索形成在黨的領導下通過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的基層現代治理體系,努力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