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旌陽區基層黨組織出實招
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活動中,德陽市旌陽區很多黨員干部“換位體驗”后發現,自己在工作解決的問題以及黨組織實施的一堆“實事工程項目”,與群眾的需求沒有對上號,反而群眾不認可。如何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短板,旌陽區各基層黨組織及各區級部門在號準群眾真正需求、切實出臺措施上下功夫,贏得了群眾的好評。
圍繞群眾反映的農村產業發展難的問題,旌陽區農工委、科協等與農村產業發展聯系緊密的單位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問診”村級經濟薄弱、農民增收困難等民生問題,在提升“菜籃子”工程,增加農民收入上狠下功夫,著力破解農作物單一、農作物經濟附加值不高的“瓶頸”,走出了一條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為主,引導農民致富增收的“群眾之路”。
旌陽區黃許鎮宏山村距鎮政府7.5公里,交通便利,區位優勢突出,有著優良的自然耕作環境。多年以來,該村以種植油菜為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往備受推崇的油菜今年來逐漸受到了“冷落”,銷路不僅不好,經濟附加值還低,每畝油菜僅收入1000元左右,嚴重打擊了種植戶的種植信心,很多種植戶都萌生了棄種打工的想法。
黃許鎮黨委,農工委、區科協聞訊后,組織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調研,想辦法、解難題,著力在增加農民收入上狠下功夫。先后組織專家團隊和村“兩委”負責人先后7次赴瀘州、綿陽等地考察高產優質農作物品種,經過反復研究論證,積極引進2000-F1蘆筍新品種產業項目。為消除農戶引對新品種試種的種種顧慮,鼓勵農戶大膽試種,鎮黨委邀請旌陽區農業專家入村培訓,講解蘆筍種植價值和種植技術,消除農戶疑慮,增強種植新品種的決心。目前宏山村4、5隊已種植蘆筍100余畝,預計畝產蘆筍1000斤,畝均收入1萬元以上,是之前種油菜收入的10倍,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明年,計劃將種植面積擴大到500畝,帶動更多的農戶人均增收致富。
鎮黨委還牽頭村“兩委”、蘆筍種植戶成立蘆筍種植協會,引導農戶與協會合作,由協會向農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真正把蘆筍種植技術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看到田間長勢喜人的蘆筍,宏山村黨支部書記楊應富感慨地說道:“只有發展特色農業,圍繞市場調整產業結構,多生產高附加值的農產品,才能使土地變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