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興縣“兩幫三送四建全覆蓋”唱響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旋律
為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確保教育實踐活動見實效、基層群眾得實惠、經濟發展上臺階,寶興縣立足縣情實際,著眼長遠發展,狠抓載體建設,以“兩幫三送四建全覆蓋”為抓手,唱響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旋律。
“兩幫”:一是下沉力量,幫助重建美好家園。各單位各部門和全縣黨員干部下鄉駐村結對幫扶,沉下身子撲到災后重建一線陣地,采取籌集重建資金、協調落實貸款、幫助提供建材或組織建材運輸、幫助解決技工和勞力等各種形式,幫助群眾搞好城鄉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按時、保質、高效完成災后重建目標任務。二是提供扶持,幫助群眾致富增收。把恢復產業發展、扶持受災群眾發展增收項目作為重建工作的重點。結合“八聯一幫”、“走基層”活動,發揮各單位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自身優勢,積極采取為群眾提供項目推介、技術支持、技能培訓、崗位信息、資金扶持、貸款幫助等方式,為群眾找市場、尋信息、送技術、抓服務,擴寬增收渠道,加快致富步伐,幫助群眾盡快走出地震影響,實現增收致富。
“三送”:一是送政策釋民惑,深入做好引導群眾的工作。采取專題報告會、知識講座、集中授課、上門宣講、發放資料等形式,重點宣講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屆四次會議精神,中央、省、市、縣“十二五”規劃和災后重建目標任務,中央、省、市、縣委主要領導講話精神;宣講寶興縣在城鄉規劃、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定位;宣講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宣講就業、社保、醫保、征地拆遷、人口與計劃生育、林業、土地及惠農政策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民生政策。切實增強各級各類政策法規的透明度和知曉度,幫助群眾正確理解政策,真心擁護、自覺執行政策。二是送溫暖聚民心,深入做好關心群眾的工作。開展干部與群眾“結對幫扶”活動,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決在就業、就醫、就學、住房、發展生產等方面的實際困難。重點幫助農房重建戶、困難群眾、鰥寡孤獨、殘疾人、低收入家庭等特殊人群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組織骨干醫療衛生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巡回坐診;開展扶貧助學活動;督促落實征地農民補償款,確保失地農民低保、養老政策兌現到位,為基層和群眾送溫暖、辦實事。三是送服務解民難,深入做好服務群眾的工作。圍繞群眾就醫、就學、就業、養老、住房等生產生活方面,依托信息技術服務中心建立縣、鄉(鎮)、村(社區)聯動服務的工作機制,整合政策、資金、信息、人才、技術等資源,支持聯系村(社區)集中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水利、道路、橋梁、產業發展、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農村發展、就業創業、社區建設和產業發展,構建和諧新村(社區),促進基層組織建設。
“四建”:建廉潔寶興。堅持為民務實清廉要求,高標準、嚴要求查找問題、整改問題,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花大力氣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著力建設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潔寶興”。建法治寶興。持續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實現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崇法護法的濃厚氛圍,著力建設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深入落實,公共權力運行規范,公民合法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全縣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普遍提高,經濟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的“法治寶興”。建小康寶興。把科學重建與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優先解決民生問題為出發點,以城鄉住房重建、公共服務重建、基礎設施重建、產業重建、生態重建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創新和開放合作為動力,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力奪取災后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力爭盡早實現“三年整體跨越、五年全面小康”的工作目標,建設富裕、文明的“小康寶興”。建幸福寶興。以提高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為目標導向,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著手,加快經濟發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加強社會保障、解決廣大群眾后顧之憂;大力倡導社會公平正義、改善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讓廣大群眾公平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提高群眾安全感,逐步建立與人們幸福感、滿意度提升高度融合、高度一致的新發展模式,著力打造群眾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的“幸福寶興”。
“全覆蓋”:各級領導干部聯系幫扶基層單位全覆蓋,做到全縣所有村(社區)均有縣級領導、鄉(鎮)黨委書記或縣級部門負責人聯系,在資金、項目、物資、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推動所聯系村(社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到聯系到村、幫扶到戶、服務到人,實現服務全覆蓋、溝通面對面、幫扶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