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旌陽區積極探索“家園式”黨員教育管理模式
德陽市旌陽區以建立健全“實現偉大中國夢、共產黨員當先鋒”長效機制為契機,以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黨員教育管理模式上進行積極探索,從原有集中單一的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的“家園式”黨員教育管理模式進行過渡,不斷激發黨員活力,打造旌陽特色黨員教育管理品牌。
“家園式”片區制促黨員教育管理精細化。各鄉鎮、街道黨(工)委以各村(社區)黨組織為單位,以本村(社區)網格化管理為基礎,將轄區劃分為若干個“家園”,每個“家園”確定一名“園長”,確保轄區每個小區樓院,每棟居民樓的所有黨員都能被納入“家園”中,并對轄區內黨員進行分類精細化管理,確保流動黨員、老體弱黨員與黨組織“不斷線”,與黨員教育管理“不脫節”。針對流動黨員,“園長”指派專人作為他們的聯系人,每季度定期聯系一次,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生活情況,力所能及地為流動黨員提供資金、信息、物質等幫助;針對年老體弱、困難黨員,啟動“黨內關愛工程”,建立基層黨內關愛基金,讓基層黨員,尤其是困難黨員、老黨員“平時有人訪、惑時有人解、難時有人幫、老時有人養”,形成對黨員管理工作齊抓共管、層層抓落實的合力,構成一個整體的、綜合的、綱目分明的網絡結構體系,不僅使村(社區)年老體弱黨員、務工黨員、流動黨員都進了“家”,同時對附近的非公企業黨員開放,形成了黨建共建、資源共享的黨建工作新框架,使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園長式”責任制促黨員教育管理實效化。針對無職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的實際,各村(社區)黨支部在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過程中,將“園長”納入崗位之中,由黨員認崗,并與村(社區)黨支部簽訂責任書,確保認真完成“園長”所擔負的每項工作,并定期召開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經驗交流會,積極向社區、企業拓展,實現黨員教育管理落到實處。同時對全區在職黨員實行村(社區)登記、雙向聯系等制度,定期與所在單位溝通,并將在職黨員參與村(社區)活動的情況納入民主評議的內容,真正實現黨旗飄起來、黨員身份亮出來,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出來。并在學校、衛生、機關、村(社區)、企業等不同領域選樹一批優秀黨員標兵,重點培養打造,使全區無職、在職黨員學有榜樣、干有標桿,形成黨組織履職盡責創先進、黨員立足崗位爭優秀、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表率的生動局面。
“多樣式”分類制促黨員教育管理全面化。在黨員教育管理內容上變“虛”為“實”,把對黨員的教育管理與全區“四個旌陽”建設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黨員的主要任務職責結合起來,不斷創新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既注重以會代訓的方式,同時還注重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創新推出分類教育模式,即:針對行動不便的黨員:實行上門服務;針對在職黨員:實行錯時教育+預約教育,村(社區)黨組織確定每月一日(夜)為黨員活動日(夜),以支部為單位,利用遠程教育,開辟基層黨員學習管理專欄,通過集中理論學習、召開座談會、討論會等形式開展學習活動,讓在職黨員可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及時間;針對流動黨員:依托QQ群、手機短信、郵寄學習資料、網絡信息平臺、遠程教育等方式,制定流動黨員教育培訓計劃,狠抓流動黨員的教育培訓,重點學習黨的基本理論、黨的政策、法律法規、實用技術等,充分調動了流動黨員學習的積極性,體現出對黨員教育管理的實效性。通過分類教育的方式,既保證了黨員教育管理的整體性和一致性,又加強了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使不同崗位、不同年齡的黨員都能找到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有效地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