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年新成立近千社會組織
近日,成都高新區幸福婚姻家庭研究中心加入由成都市文明辦指導的“成都雷鋒熱線”,為市民提供相關志愿服務。“得益于社會組織直接登記政策,我們這種以前很難找到‘婆家’的社會組織,有了正式身份,可以大展拳腳了,最近我們正在跟民政部門申請做新婚培訓等公益項目。”中心負責人唐應欣說。
“為社會建設和發展提供公益性服務、非營利性質的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和城鄉社區服務類等四大類社會組織,可無需主管部門,直接在民政部門登記,”2013年底,省民政廳發出《關于開展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的通知》,降低社會組織登記“門檻”。截至去年底,我省已新成立社會組織924個。
2014年6月,四川省科學考察與探險協會也受益于此政策,拿到省民政廳的批復,正式成立。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曾于1986年成立過,隸屬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山地所,曾組織了大小科學考察活動近40項,包括廣為人知的長江漂流。到2004年,該協會卻突然消失了。現協會主席劉立當時任協會副會長,他告訴記者,到年審時,當時的主管單位不愿蓋章了,協會被卡死在程序審批上。
過去,一個民間社會組織除要接受民政部門的管理外,還要找到一個相關行業內主管單位,便于開展工作。時至今日,“雙重管理”弊端凸顯。由于主管單位很難介入掛靠的社會組織的管理運營,卻要為其承擔很大的風險,因此很難找到主管單位,即便找到也難溝通對接。???
此后十年間,劉立不止一次想要重新成立協會,但掛靠主管單位始終找不到。省民政廳《關于開展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的通知》上網后,劉立看到了重建希望,從申請到籌備,僅3個月就得到批復。審核期間,民政部門專門派人到協會住所進行實地考察,并制作勘察筆錄,“程序還更嚴謹一些”,劉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