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四大機遇 推進社區黨建
近年來,四川省各級黨組織注重整合各類組織資源和工作力量,切實推進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不斷提升社區黨組織的服務水平和凝聚力。
以集中換屆為契機,努力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
在社區黨組織集中換屆中,四川省鮮明提出,要圍繞“服務型”、“區域化”兩個目標,在換屆中實現“三個優化”。
優化設置規模。根據便于管理服務、便于居民自治、便于功能發揮原則,按城市2000至4000戶、城鎮700至2000戶調整社區規模,并同步調整社區黨組織設置。換屆后,該省新增社區269個,823個社區升格為黨委或黨總支。
優化組織架構。統籌整合轄區黨建資源,全面推行“四位一體”區域化黨組織體系建設。截至目前,該省建有街道“大工委”268個,社區“大黨委”3170個,院落(小區、樓宇)黨支部2.3萬個,“地緣、業緣、趣緣、網緣”功能黨小組1.2萬個,設置兼職委員6492人。
優化帶頭人隊伍。堅持政治素質好、服務能力強、帶動能力強“一好雙強”標準,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換屆后,社區書記45歲以下占44%,大專以上占51%,1252名轄區“兩新”組織黨員、174名流動黨員當選班子成員,在5000人以上社區增配專職副書記1299名。
以機關“雙報到”志愿服務為契機,拓展提升社區服務能力
結合開展“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四川省啟動機關黨組織和黨員社區報到開展志愿服務。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范銳平同志帶頭到社區報到開展志愿服務,組織部各支部主動與社區結對開展服務活動。截至目前,該省4300多個黨委(總支)、2.8萬多個黨支部、39.4萬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服務項目和公益崗位37.5萬個。
全面實施社區服務“三本臺賬”制度。在調查摸底基礎上,社區建立“民生臺賬、困難群眾臺賬、社會穩定臺賬”三本臺賬,統籌協調“雙報到”單位開展黨員義工服務、支部結對服務和單位組團服務,共同化解社區歷史遺留問題和群眾服務需求難題。
大力推進“六站一平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充分整合職能部門資源,全面推行便民服務站、養老服務站、青少年活動站、新市民培訓站、愛心援助站、志愿者工作站(社會組織孵化站)和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截至目前,該省40%社區建成規范化的黨群服務中心。
充分利用“雙報到”力量創新服務載體。發揮機關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培育社區公益性、服務類社會組織,推進“十分鐘服務圈”便民服務,推行“四點半”學校、“夕陽紅”工程、“親情樓院”等載體,開展“照亮回家的路”、“搭把手?不孤單”、“義倉?義集?義坊”等公益活動。統一設立“黨員義工日”,每季度末集中開展志愿服務。
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契機,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社區共建格局
四川把“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納入省委黨建制度改革專項小組工作重點,創新社區治理模式。
規范社區自治。全面推行“451”自治模式,每個社區建立民主議事、決策、管理、監督“四項制度”,推行民生事項意見收集、公開聽證、民主決策、執行督辦、群眾評議“五步工作法”,每個院落都建立“一個居民公約”。
引領社區共治。堅持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探索“1+N”社區共同治理機制,調動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社會組織、志愿者和居民群眾等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全省推行康莊社區“群眾主體工作法”、綿州社區“五零工作法”和黌門街社區“三化一制”等治理模式。
推進社區法治。按照省委依法治省綱要部署,組織1.2萬名法律工作者,實施“法律進社區”活動,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法制教育。普遍設立社區“法制學校”、“道德講堂”,完善社區“大調解”體系,開展平安社區、安全院落、文明小區創建,積極在社區干部和居民群眾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圍。
加強社區治理信息化建設。依托社區數字化管理平臺,推動轄區單位、居民、黨員等基本信息動態采集,各類臺賬、數據資源共享,著力提升社區民情收集的準確性、議事決策的科學性、服務群眾的便捷性,推進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上下聯動整改為契機,培育選樹一批先進典型
圍繞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四川結合第一、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聯動整改,強化社區基礎性、保障性建設。
狠抓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提升。開展社區黨組織分類升級活動,堅持省上示范培訓、市縣重點培訓,著力抓好全省401個后進社區黨組織整頓轉化。今年5月,面向全省市縣鄉三級書記印發《全省社區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有關問題的情況通報》,督促各地整改提升。
督促落實相關政策措施。認真梳理中央和省上涉及社區的文件政策,查找沒有落實的剛性要求,逐項分解列入教育實踐活動聯動整改范疇。同時,將落實社區保障的整改納入對市縣黨委班子對照檢查材料的審核。去年,省委、省政府專門研究出臺文件,省財政每年新增預算支出3.53億元,使社區專職工作者報酬待遇翻了一番,全部達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成都市社區黨組織為民辦實事經費已達到每個社區每年40萬元左右。資陽市、眉山市把社區陣地建設作為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抓社區基礎建設。
結合“七一”表彰培樹一大批先進典型。省委表彰11名街道黨工委書記、30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全省命名表彰50個服務型示范社區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