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與發展“齊飛”——北京東城區黨組織引領南鑼鼓巷地區科學發展紀實
南鑼鼓巷是全國唯一完整保存的、最富有老北京風情的平房四合院歷史風貌保護區。隨著南鑼商業區知名度不斷提升,商業業態相對滯后、文化資源挖掘不足、歷史風貌保護不力和道路擁擠、噪音擾民、環境污染等問題也日益凸顯。為突破制約瓶頸、推動持續發展,北京東城區交道口街道工委探索建立“組織引領、政府支持、多方共建、居民參與”的工作格局,改變了簡單政府投入或商業開發的傳統模式,探索出一條破解中心城區歷史風貌保護與城市商業建設和諧發展的新途徑。
“區域化黨建”凝聚發展力
按照“1+5+x”模式,該區構建起以南鑼鼓巷地區聯合黨委為核心、4個社區黨委和南鑼鼓巷商會黨支部為基礎、駐地單位和企業黨組織為參與主體的組織體系,讓地區各方共駐共建共享。
聯合黨委書記由街道工委副書記擔任,副書記由南鑼鼓巷商會黨支部書記、南鑼鼓巷社區黨委書記擔任,委員由菊兒、鼓樓苑、福祥3個社區黨委書記和中央戲劇學院黨委副書記、北京東方嘉誠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擔任,設立聯合黨委辦公室作為日常辦公機構。聯合黨委每季度定期召開會議,在經濟發展、業態調整、社會建設等各項具體工作中先期介入、中期協調、后期監督,及時協調各方利益。
“制度化黨建”打造發展極
在行政管理層面建立政府支持機制。街道辦事處聯系文化、文保等職能部門,對涉及風貌保護的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協調城管、環衛等部門,建立地區環境和無照游商治理長效工作機制;依托街道社會服務管理分中心,維護地區治安穩定。
在商業管理層面建立多方共建機制。在商戶中實施“雙培養工程”,即:將政治素質優秀、熱愛地區建設發展、具有一定實力的商戶培養成品質商戶,在此基礎上將品質商戶培養成為黨員商戶。協調駐地單位黨組織,通過舉辦惠民演出等方式大力推動文化事業發展。
在社區管理層面建立居民參與機制。舉辦“社區茶館對話會”等“開放空間”討論形式,建立居商平等交流的工作機制;通過“公眾參與社區治理”模式,發動居民全程參與社區服務的決策、開展和實施過程,滿足多層次、個性化需求。
“效益化黨建”拓展發展點
在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方面,與東方嘉誠公司黨支部合作完成了《南鑼鼓巷調研成果及可行性報告》,制定了《交道口街道社區發展規劃》等指導意見;整合轄區閑置房產、樓宇資源,引進符合地區產業特點的企業23家,注冊資金2.8億元,南鑼鼓巷被評為中國特色商業街。
在繁榮地區文化方面,完成了“胡同-四合院身份證工程”,對150處文化遺產進行了深度挖掘,南鑼鼓巷戲劇節等活動知名度進一步提高。2011年南鑼鼓巷榮獲“亞洲都市景觀獎”,并在“北京影響力”評選活動中獲“影響百姓生活十大品牌”大獎;南鑼鼓巷商會被全國工商聯評為“2014年度商會工作十佳服務典范”。
在促進地區社會和諧方面,制定了《南鑼公約》,增進了居商溝通,化解了矛盾。發揮南鑼鼓巷商會、社區居民自治組織作用,配合政府職能部門規范經營秩序、參與群防群治,有效遏制了無照游商蔓延趨勢,治安狀況明顯好轉。
在服務民生方面,“5811黨員志愿服務隊”、老街坊鄰里互助合作社等特色服務項目深受群眾歡迎。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