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釘釘子”精神抓整改 促進機關改作風轉作風
省發展改革委直屬機關黨委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把解決“四風”問題和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作為促進機關作風轉變的關鍵環節和著力重點,組織引導全委機關黨員干部以“釘釘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即知即改,真抓實改,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探索創新“三學模式”,著力整治學風。堅持把學習教育擺在突出位置,狠抓學風問題整改,促進群眾觀入腦入心入行。一是領導帶頭示范學。委領導在學習教育上堅持做到“八個帶頭”,即帶頭領學、帶頭上黨課、帶頭精讀原著、帶頭撰寫體會、帶頭討論交流、帶頭宣講輔導、帶頭領題調研、帶頭聯系指導,堅持把自己先擺進去,為黨員干部作示范、帶好頭。二是正反典型辯證學。開展向菊美多吉、蘭輝、文建明和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活動,組織參加勤政、優政、廉政先進事跡報告會和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觀看警示教育片《懺悔實錄》和《“象牙塔”里的蛻變》,參觀省法紀教育基地等活動,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對照典型學習和反思。三是專題討論深入學。結合本單位職能特點,在直屬機關43個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加強作風建設專題大討論,重點圍繞“群眾路線怎么走”、“改進作風怎么辦”、“五好干部怎么做”、“對上怎樣卓有成效地履職盡責”、“對下怎樣全心全意服務基層”、“對己怎樣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后,省發改委如何更好地履職盡責”等10個專題,組織黨員結合實際談認識、談收獲、談打算,60余名黨員作了大會交流發言。
二、堅持“面線點”聯動整改,著力整治行風。堅持上下聯動、“面線點”結合,合力推進全省發改系統第一、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單位聯動整改。一是動真碰硬督促面上整改。統籌推進全省發改系統牽涉廣、影響大、整改難的問題整改。大力簡政放權,取消和下放核準事項38項,省級層面核準事項減少達50%以上。帶頭改進文風會風,全省發改系統會議的次數、會議費支出同比分別減少50%和63.9%。牽頭負責濫建樓堂館所專項治理,督查核實17個違規修建項目,叫停已批復但尚未開工建設的黨政機關樓堂館所項目117個。二是主動銜接督促線上整改。全省各級發改部門開展對口線式溝通,把整改問題與上級的部署要求、與第一批活動中延伸下來的問題、與國家發改委“一鞏固、一深化”活動銜接起來,建立4本聯動整改臺賬,推動整改落實方案中4個方面14個整改項目和專項整治方案2個方面11個整改項目全部完成。三是加強指導督促點上整改。建立委領導聯系指導市(州)發改委制度,每名委黨組成員聯系指導2—3個市(州)發改委,共率8個調研組深入21個市(州)逐條逐項指導整改,集中力量解決“四風”突出問題、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等3個方面17項問題。
三、注重走基層“接地氣”,著力整治機關作風。以開展“走基層”活動為契機,廣泛組織動員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接地氣”,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實打實解決具體問題。一是著力解決“冷”的問題。嚴格執行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和責任追究制,熱情接待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到我委銜接工作50余次。委領導分別率隊下基層實地調研1200多人次,收集問題300多件,幫助解決260多件,其余全部在15日內給予書面回復。我委在2013年省級機關行風政風群眾滿意度測評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績。二是著力解決“浮”的問題。開展“聯村幫戶”活動,委主要領導11次深入對口扶貧的南江縣和汶川災區聯系點實地解決基層和群眾困難。選派10名公招博士駐村幫扶,解決群眾困難300余件。組織“雙報到”志愿服務,開展社區治理宣傳、衛生清掃、政策咨詢等黨員“義工日”活動。近3年與基層雙向交流干部100余人,組織230多名藏區干部進行兩次為期一周的項目管理培訓。三是著力解決“拖”的問題。積極推進政務公開,依法依規公開政府信息2000余條。把11種簡報整合為4種。對所有文件加蓋收文、辦文“兩枚印章”,明確辦結時限,提高運轉效率。
四、堅持“務實管用”建機制,著力推進作風常態化。堅持從制度的統一性、有效性、長期性入手,規范制度建設,著力使制度務實管用。一是黨組成員牽頭建。委黨組成員結合分工,就改革攻堅、簡政放權、調查研究、機關內部建設、干部管理監督及直屬單位管理等制定制度建設計劃和辦法舉措,主動對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二是全面梳理普遍建。主動承接貫徹中央、省委的有關制度規定,結合當前全省發展改革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認真梳理現有規章制度和規范性文件,列出制度建設“廢改立”清單,固化好經驗好做法,建立完善了集體決策、干部教育培訓、公務用車管理、辦公用房管理等制度。三是結合職能重點建。結合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有關工作中,建立完善了重大改革問題研究、價格調控監管等制度,形成了具有發展改革特點的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