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作方法和活動載體
推動機關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中共樂山市委組織部
樂山市在加強機關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過程中,針對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的新變化以及由此帶來對群眾工作的新要求,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形成以“三話工作法”為聯系平臺、“三到基層”為服務載體、“三項制度”為保障機制的機關黨建工作體系,推動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一、推行“三話工作法”,搭建直接聯系群眾平臺。一是開展“基層夜話”,面對面溝通。針對許多群眾白天忙干活、晚上才回家的實際,我們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利用晚上時間,深入村民聚居點,與群眾面對面交談,話改革,話發展、話民生、話和諧,求智于民,取策于民,切實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今年以來,市、縣234名領導干部帶頭開展基層夜話540場,收集群眾意見建議3200余條,現場處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1800余個,惠及群眾上萬人次。二是開展“家訪談話”,心貼心交流。深化“走基層”活動,組織全市機關干部以不選點、不陪同、不接待的方式,自行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開展“家訪談話”,與群眾掏心窩、拉家常。市委要求,市、縣機關干部每月開展“家訪談話”1次以上,鄉鎮干部每月進村入戶時間不少于2/3,堅持最邊遠的村組、最偏遠的住戶、最困難的黨員群眾“三必訪”,消除聯系服務群眾“盲點死角”??吹皆絹碓蕉嗟募以L干部走村串戶、訪貧問苦,許多群眾感嘆到,黨的優良傳統又回來了。三是開展“網絡對話”,網上與網下互動。當前,網絡已成為民眾宣泄情緒、表達意見的主渠道,也成為黨委政府引導輿論、化解矛盾的主陣地。為此,我們建立“網絡社區會客廳”,每月根據輿情熱點擬定5—8個對話主題,指定相關職能部門領導作客會客廳,與廣大網民在線交流,現場解答疑問,及時辦理訴求。今年以來,18名市領導帶頭開展“網絡對話”65場,一大批如出租車宰客甩客、背街背巷居民出行難、天然氣供應緊張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二、堅持“三到基層”,形成直接服務群眾工作常態。一是堅持干部到村,第一書記全面覆蓋。選派2280名機關年輕干部到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實現對村(社區)全覆蓋。嚴格到村工作紀律,每月至少在村工作5天以上,對考核不稱職的3年內不得提拔使用,倒逼第一書記沉入基層,幫助村上理清思路、找準項目、調優產業、建強組織。截至目前,全市第一書記幫助落實幫扶項目1450個,新增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217個,助推215個后進黨組織轉化升級。二是堅持黨員到戶,義工服務經常開展。將全市3.2萬名機關黨員按部門、行業、區域組成6211個義工服務隊,經常開展生產服務、醫療服務、法律援助等活動。推行“市民點單、支部下單、服務隊接單”服務模式,實現群眾有需必應、有難必幫、無縫對接。今年以來,全市開展黨員義工服務2.3萬次,服務群眾5.4萬人,培育出“518(我要幫)黨員志愿服務熱線”、樂山電力“黨員突擊隊”等家喻戶曉、群眾歡迎的義工服務品牌。三是堅持結對到人,精準幫扶分類啟動。改變過去“撒胡椒面”式的幫扶思路,以村(社區)為單位拉網式排查,比選出6846戶特困家庭,每戶明確產業、醫療、住房等最需要幫助的事項,組織10名左右的機關干部與特困家庭“結對認親”,力爭三年內全面改善生活現狀。目前,已落實扶貧資金1500萬元,推薦就業4500人,改善住房127戶。
三、健全“三項制度”,構建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一是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優化服務質量。先后開展機關執行力不強、鄉鎮干部不下鄉、兩桌一走(酒桌、牌桌、走讀)、上班時間網上娛樂等8項作風專項治理,明察暗訪120余次,通報典型案例7起,點名批評19個單位,處理42名干部。在教育實踐活動第三環節一開始就出臺“作風興市五年規劃”,從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五風”入手,新建、完善、逗硬50項作風制度,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級干部轉作風、提效能、優服務。二是落實考評激勵制度,努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制定《樂山市群眾參與干部考評制度》,開展“千企評機關、萬人評干部”和“樂山好干部”評選活動,通過公開服務承諾,組織“兩代表一委員”、服務對象、普通群眾參與考評,“一正一反”樹立典型、獎優罰劣。去年以來,全市對評價較差的19個部門單位、51名機關干部進行通報批評,調整干部25名;評選出39名“樂山好干部”,已提拔使用5人。三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提升服務能力。市委出臺《樂山市加強和改進機關黨的建設的規定》,組織人員對市縣機關經費保障、人員配備、黨費收繳、黨員發展、組織生活等情況進行專項督導,新增財政投入420萬元、增設專職黨務工作者105名,嚴肅糾正12個黨支部不嚴格按標準繳納黨費、18個支部不按要求開展組織生活的問題,并分別約談黨組織負責人。
來源:全省機關黨建工作座談會經驗交流材料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