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擴面提質”加強非公企業黨建
“那時候剛下崗,為了生活只好自己找出路。我所在的市場里,黨員不黨員,沒人管也沒人問,一盤散沙。后來,在區非公黨工委的具體指導下,我們協會成立了黨支部,雖然只有4名黨員加入,但大家心里依然很高興,終于又有了‘回家’的感覺?!边|寧本溪市溪湖區后石個體私營協會黨支部書記馮悅英說。近年來,在遼寧各級黨委共同努力下,許許多多像馮悅英一樣在外流浪的黨員重新找到了“家”。
為加強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工作,遼寧明確提出“四個著力”要求,即著力抓基礎、著力抓隊伍建設、著力抓作用發揮、著力抓保障。2013年8月,出臺《關于在全省實施“擴面提質工程”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不斷提高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近5年時間,全省在非公企業新建黨組織3697個。統計數字顯示,截至今年6月,在全省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23218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單獨組建率保持100%。
著力抓基礎,擴大“雙覆蓋”。工程實施以來,全省按照規模以上抓鞏固提高、規模以下抓拓展延伸的目標要求,扎實推進,逐步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雙覆蓋”。首先,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條件成熟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優先單獨建立黨組織。對于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通過發展黨員、招聘黨員職工等方式,創造條件建立黨的組織。其次,在各類開發(園)區、街區、商務樓宇等規模以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集聚區,通過建立區域性黨組織,統籌抓好黨組織的設置,開展黨的工作。再次,依托行業協會(商會)、個體私營企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等組建行業性黨組織,通過重點幫扶、結對共建、活動共搞等方式,實現行業內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第四,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作用,把具備條件的群團組織負責人發展成黨員,推動建立黨組織。
重視隊伍建設,壯大骨干力量。通過上級委派、組織推薦、公開招聘等方式,為非公企業選聘了一大批高素質的黨組織書記。為進一步提高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的素質,每年舉辦全省百強非公有制企業和黨建工作示范點黨組織書記培訓班。今年4月,結合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對全省50名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進行示范培訓,市、縣(市、區)及開發(園)區對27077名黨組織書記進行普遍輪訓。9月,舉辦全省律師行業黨務工作者培訓示范班。積極探索對非公經濟領域采取“適度傾斜政策”,加大在生產一線職工、專業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中發展黨員力度。嚴格把握選、育、用環節,做好黨建工作指導員隊伍建設。
創新活動載體,提升黨組織影響力。在各地非公企業黨組織積極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活動載體,不斷深化“共產黨員先鋒工程”、“雙強六好”等活動載體的同時,開展了“五個一”活動,即:開展一次黨的政策宣講,圍繞服務發展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為困難職工辦一兩件具體實事,幫助困難黨員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參與或開展一次公益活動。與此同時,采取“量化作用、展示風采”形式,由黨組織年度填報《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發揮作用基本情況統計表》,對企業黨組織建立“黨員項目攻堅小組”、“黨員先鋒隊”、“黨員責任區”等數量及創造的經濟效益數據進行統計。充分利用媒體,對丹東市、本溪市、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及華聯商廈、克隆集團、遼陽忠旺集團等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典型進行宣傳。
聚焦“四風”查問題,轉變作風贏民心。抓住糾“四風”、轉作風、接地氣關鍵環節,對市、縣(市、區)、鄉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黨員領導干部開展“一走訪三推動”進行部署,要求黨員領導干部深入非公企業調研走訪,推動解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難點問題,推動解決生產經營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推動解決職工群眾反映強烈的權益保障問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尤其是通過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工作,非公企業黨員黨性意識得到增強,靈魂深處受到震動,作風建設得到轉變,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政治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多措并舉齊努力,基礎保障開新局。從2009年開始,對每個新建非公企業黨組織撥付1000元黨建工作啟動經費,目前,已撥付1800萬元。2013年4月,遼寧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聯合下發《通知》,明確提出黨組織活動經費按職工年度工資總額5‰列入企業管理費,據實稅前扣除。同年,出臺《意見》,按照“有檔案、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的“七有”標準,不斷推動非公企業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截至目前,全省12723個單獨組建黨組織企業都建立了活動場所。今年,為適應非公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向開發(園)區集聚發展趨勢,該省明確,省本級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90個市級以上開發(園)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每個給予10萬元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