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發展能量 鑄造企業之魂
——寧夏強力抓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
深度透視:
初秋時節,在寧夏共享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000余名員工正在各生產線上揮汗工作,他們生產的產品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及海外市場。“經過47年的發展,共享集團發展成為現在跨行業、跨地區、多元化發展的企業集團,離不開特色黨建。”企業負責人說。該集團黨委下設21個黨支部,通過“計劃龍頭法”、“大黨群工作法”等筑起了企業之魂,推進著企業的發展。
實際上,近年來寧夏通過把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讓像共享集團這樣用黨建推進集團精神塑造的企業遍地開花。
抓組建,豎起黨的紅色大旗
平羅縣天潤新能源設備公司開業之時,公司和黨支部兩塊牌子同時在大門口高高掛起。“黨員挑起公司大梁,關鍵崗位的職工幾乎都是黨員。”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雖然是在私營企業工作,但是有了黨組織,感覺有了家、有了依靠,干活更有干勁。”黨員工人馬衛東表示。
要想讓黨組織發揮作用,首先要讓黨組織遍地開花。對于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自治區堅持經常性組建和適時集中組建相結合,在采取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等多種方式組建黨組織的基礎上,開展集中組建活動。在寧夏各級組織部門的努力下,目前,全區共有非公企業14326個,建立黨組織3102個,覆蓋企業10367家(單獨建立黨組織2053個,聯合建立黨組織1049個),黨組織覆蓋率達到72.36%。非公企業從業人員85.5萬人,其中黨員3.14萬名,占從業人員總數的3.67%;2012年3月至今,新發展黨員1921名。
此外,自治區還注重發揮行業協會優勢,成立了寧夏中小企業協會,直接管理126家會員企業。各工業園區也按照“區域相鄰、行業相近、產業相關”的原則,開展園區黨組織組建工作。目前,全區38個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共成立黨組織1052個,有黨員8700多名。
黨組織建立起來了,就要選好“領頭羊”。從銀川市民政局黨委副書記退居二線的胡尚義,就被派到寧夏精捷彩色印務有限公司擔任黨建指導員。胡尚義從有入黨意愿的員工入手,通過反復交流后,向老板陳廬海提出并實施機關管理模式,設立娛樂室、定期開展外出活動、新建食堂就餐半價后,企業員工流失明顯減少。“技術工是印務企業的寶貝,此事讓我意識到,黨組織和黨員能緩沖企業與員工間的矛盾,對企業發展有好處。”陳盧海說。
為了選好“領頭羊”,寧夏各地采取內部選舉、外部選派等方式,把一批政治素質好、組織能力強、懂經營管理、熟悉黨務工作的黨員選配為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針對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新手多、流動快、培訓愿望強烈等特點,把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培訓納入全區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截至目前,全區向已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選派了3159名優秀干部到企業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指導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向未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選派了968名黨建工作指導員指導企業開展群團活動,幫助企業建立黨組織,實現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員的全覆蓋。
抓作用,激活企業發展正能量
“我公司是民營企業,要不要黨組織?會不會妨礙我的靈活性?”銀川市一位公司老板曾經找到組織部門“談心”。這也是大多數非公企業負責人的擔憂。
為了讓黨組織能夠在企業中充分發揮作用,寧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印發了《關于在全區非公有制企業中開展“雙強六好”黨組織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積極探索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各地黨組織還在企業普遍推行“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組織開展“黨員奉獻日”“扶貧濟困”“法律援助”等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在本職崗位和急難險重任務中勇挑重擔、攻堅克難,成為群眾學習的榜樣,推動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激發企業發展的正能量。
寧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非公經濟組織工委召開全區非公企業“雙強六好”黨組織命名表彰大會,命名表彰了寧夏寶塔石化集團黨委等53家“全區非公企業‘雙強六好’黨組織”。
眼下,青銅峽法福萊公司的面粉生產線正在進行技改,改進后,11名夜班工人減少到2人,而企業這條生產線每天節約成本200多元。“這個金點子就是我們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由工人孟慶江提出來的。”該公司的黨組織書記馬耿說。當黨員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后,非公企業發展開始“加速度”,也更歡迎黨組織的參與進駐。
寶塔石化集團推行“司令”配“政委”工作模式,每一位副總裁配備一名黨委成員作為政委,形成“一對一”AB角搭檔關系,有效解決了企業黨務與政務結合的難題。興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則實行公司黨委成員與董事會、監事會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建立重大問題未與黨委通氣不決策、未開黨政聯席會議討論不決策、未經職代會審議不決策、未取得黨政工團婦一致意見不決策機制,使黨組織全面參與生產經營活動,在公司不僅有“說話權”,而且“說了算”。
抓典型,打造企業內在“精氣神”
吳忠市民劉勇現在打車習慣攔車頂標有“共產黨員先鋒車”的出租車。“我腿腳不好,上下車慢,這種頂燈的出租車師傅對我更有耐心,服務更周到。”劉勇告訴記者。
2009年3月,寧夏吳忠市率先在出租車行業開展“掛牌評星”活動,去年5月份在全區全面推廣。一年來,出租車行業“掛牌評星”活動成效顯著。黨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明顯增強,新組建黨組織23個,黨組織覆蓋率由活動開展前的71.89%上升到95.83%,上升了23.94個百分點。同時,行業管理服務水平有效提升,全區出租車行業制定管理制度80多項,通過制度化管理,將活動“軟任務”量化為“硬指標”。各級黨組織推動解決制約行業和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8000多個。
“在黨組織的帶領下,我們的精氣神足了,感到工作除了掙錢外,有了新的意義。”吳忠市黨員出租車司機馬光財告訴記者。
“掛牌評星”以來,出租車從業人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參與愛心送考、捐資助教、扶貧救濟、關愛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動多了,拾金不昧、見義勇為、救死扶傷、好人好事多了;群眾投訴、交通事故、違章運營少了。活動開展以來,誕生了一批雷鋒車隊、“共產黨員先鋒車”“文明標兵車”“先鋒的士”等黨建文明服務品牌。
今年5月,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對全區出租車行業“掛牌評星”活動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這一活動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出租車行業以“掛牌評星”活動為載體,有效治理運輸業頑疾,行業文明水平和對外形象大幅提升,涌現了“最美的哥”等一批先進典型,已成為自治區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的一道最美風景線。
抓保障,黨組織工作不差錢
“有了足夠的經費,我們就能為群眾、為黨員辦事,也更容易得到企業的信賴。”一位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感到底氣更足了。
為了抓好基礎保障,寧夏積極實行稅前列支,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自治區黨委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規定,建立多層次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活動經費保障體系。
據介紹,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實際發生的黨組織活動經費均計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管理費,憑規范憑據全額稅前列支。黨組織活動經費每年初由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根據黨組織工作需要,編制年度預算,一般按不低于職工工資總額1%列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財務計劃。自治區本級財政預算中每年列支2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補助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并隨著開展工作的需要逐步增長。各地財政也列支了專項經費,銀川市、中寧縣等地列支100萬元作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經費,其他市、縣也拿出了不低于30萬元的經費支持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各地建立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離職報備案制度、崗位補貼等制度,激發內在活力,形成良好導向,穩定骨干隊伍。
部長點評:
以好作風破解非公黨建難題
寧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傅興國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加強和改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提供了難得機遇,非公企業黨組織應以好的作風破解黨建工作難題,使非公企業黨組織真正在職工群眾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在企業發展中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真正成為黨在非公企業中的堅強戰斗堡壘。
大力解決“為建而建”、“建而不用”等突出問題,在有效覆蓋上出實招、求突破。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首要任務是擴大黨組織覆蓋面。要按照組織覆蓋既講增量又講質量、工作覆蓋既立足當前又兼顧長遠的要求,努力實現黨的組織有形覆蓋、黨的工作有效覆蓋。要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對大量不具備單獨組建條件的小型、微型企業,要發揮區域性、行業性黨組織的作用,依托開發區、工業園區、商務樓宇、鄉鎮(街道)、村(社區)和行業協會等建立黨組織。積極探索利用網絡條件組建黨組織、開展黨的活動的有效方式,擴大黨的影響力。要堅持黨群共建,對尚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企業,要依托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推動企業建立黨組織。
努力破解“軟弱渙散”、“徒有虛名”等難點問題,在發揮作用上當先鋒、見成效。要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黨的活動,組織動員職工群眾開展勞動競賽、技能比武等活動,使黨的活動與生產經營有機融合;廣泛開展“雙強六好”創建活動,建立黨組織與企業管理層雙向互動聯系工作機制,探索黨組織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和重要決策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要切實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領導工會等群眾組織積極反映群眾訴求,依法依規為職工群眾爭取合法權益和應得利益。堅持把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互通共融,引領企業建設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先進文化,特別要教育引導黨員、職工和企業出資人,開展企業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幫助企業各類人才克服雇傭思想和不安全感,增強主人翁意識。
認真研究“體制不順”、“投入不足”等重點問題,在工作保障上建機制、抓落實。要建立健全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紀檢機關和非公委、統戰、工商、工商聯等部門發揮職能優勢,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各類開發區的非公企業黨組織要由開發區黨(工)委統一管理;專業性、行業性較強的企業,可依托相關管理部門或行業協會建立黨組織歸口管理;小微企業要發揮鄉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的作用,實行區域化、網格化管理。要建立黨費撥返制度,黨員交納的黨費全額返還企業黨組織,非公企業實際發生的黨組織活動經費可計入企業管理費稅前列支。要探索采取企業贊助、黨員自愿捐助等方式,多渠道解決經費問題。
人物剪影:
馬金虎——使荒漠變綠洲的“巧手匠”
32歲的馬金虎是寧夏寶塔靈州石化有限公司行政廠長助理,也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大學畢業后,他長期從事綠化種植和養護工作,成為這家非公企業里一名不起眼的“花匠”。在他心里,有一個綠色夢想,“一定要讓寶塔石化的廠區成為寧東基地‘生態綠洲’”,為此他13年不懈努力,憑著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毛烏素沙漠營造了30余萬平方米的綠色生態花園,實現了讓廠區從荒漠變為綠洲的夢想。
說起當初種樹的經歷,馬金虎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認為種樹就是挖個坑,澆點水就行了。沒想到,在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寧東地區,由于土壤條件差、鹽堿性強,不到3個月,第一批小樹苗就成為枯枝。”看著親手種下的樹還沒發芽就已枯死,馬金虎心里別提有多難受了。
但他有股不服輸的勁頭,從不向困難低頭,憑著一份赤誠的奉獻精神,頑強地追求著自己的事業,他清理廠區亂石叢生的院子,對土質進行改良,確定廠區沙土適合種植的喬灌木。由于綠化隊員少,在做好管理的同時,他還親自動手干,為了能夠把樹種好,他每天最少工作10小時,每天將東山的太陽背到西山,滿腳是泥,一年到頭臉朝黃土背朝天。13年來,馬金虎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種活了10.75萬棵喬灌木,32.63萬株地被植物,9.57萬平方米草坪,4.76萬平方米沙冬青,讓亙古荒漠從他的腳下一步步退縮,實現了讓廠區從荒漠變綠洲的綠色夢。
王啟才——打造城市文明的流動風景線
現年58歲的王啟才是寧夏吳忠市天翔汽車銷售客運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成立5年多時間里,他帶領支部的黨員和員工文明行車,使天翔公司的出租車成為城市文明的流動風景線。
5年前,他率先在出租車企業成立了黨支部,為提升從業人員個人素質、提高服務水平,動員和組織公司全體出租車駕駛員扎實深入地開展了共產黨員掛牌、企業黨組織掛牌和星級駕駛員評選的“掛牌評星”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公司出租汽車駕駛員爭先恐后爭創星級駕駛員,廣大從業人員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掛牌評星”活動經驗在寧夏全區出租車行業得到推廣。
面對企業發展的新形勢,他提出了“完善管理,服務職工,貼近企業,突破創新”的工作思路,使黨務工作更具吸引力。每年“七一”組織公司全體黨員到革命老區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黨員生病住院,他個人掏錢代表組織去探望,送去黨組織的問候,幫助黨員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哪里出現災情,他都率先號召公司全體職工及駕駛員踴躍向災區捐款捐物,幾年來他個人共向災區捐款達13600余元。在他的帶動下,公司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的先進事跡層出不窮,涌現出了全國見義勇為駕駛員馬光財等先進人物,市民先后為公司送來感謝信、錦旗2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