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潼川鎮解放街社區:黨員挑大梁“三無”小區有人管
8月19日上午,三臺縣潼川鎮解放街社區辦公室里,70多歲的李純陽帶著小區業委會的3位同事來向社區?“求援”,6月份剛剛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原鄉鎮企業局宿舍小區,至今仍有幾戶不肯交每月15元的管理費。?
鄉企局宿舍曾是解放街社區的“歷史難題”之一。房改后,這類宿舍小區與原單位“脫鉤”,后來又搬進許多外來戶,漸漸成了沒門衛、沒保潔、沒人管的?“三無”小區。2014年,社區換了思路:一手抓黨員的帶頭作用,牽頭成立業主委員會;一手發動群眾自治,居民樓“住改商”要聽鄰居意見。雙管齊下,老舊小區漸漸煥發“生機”。
黨員牽頭 小區才有主心骨
此前,鄉企局宿舍小區也試圖開過業主大會,不過4棟樓86戶人既有原鄉鎮企業局退休職工,也有新購房住戶和租住的流動人員,意見很難統一。
轉機源自年初的一次社區黨員大會。解放街社區請老黨員牽頭,嘗試在幾個老舊小區“試水”成立業委會。“老黨員們有威望、有責任心,要是他們不牽頭,業委會基本建不起來。”社區黨支部書記何烈宏說。
6月,老黨員李純陽當選為鄉企局宿舍小區首任業委會主任,有了老黨員牽頭,事情就順利多了。在隨后的業主大會上,大部分居民達成共識:每月交納15元的管理費,聘請門衛和保潔人員。“黨員是社區治理的關鍵環節,未來,我們要為無職黨員定崗定責,充分發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何烈宏說。
發動群眾 自治才能落到實處
老舊小區另一個問題是鄰里糾紛多。因為地處三臺縣城中心位置,經常有居民將住宅改作商用,開設麻將館、美容院等。這帶來了噪聲擾民,沒少請社區出面調解。
何烈宏算了一筆賬:解放街社區共有32個院落小區、15680位居民,而社區干部不過4位。要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光靠社區干部四處“撲火”肯定不夠,還必須要充分發揮居民的自治精神,將糾紛消弭在小區。?
由此,解放街社區形成了一條約定俗成的“規定”:“住改商”辦營業執照需經該院落80%以上居民同意,從而有效解決了群眾反映突出的小區燒烤店、火鍋店、麻將鋪擾民問題。
蒲霞打算在小區里開個化妝品小店,“只是銷售化妝品,聲音不會很大。”她花了3天時間,在樓里跑上跑下,爭取同一單元其余住戶的意見。8月9日,她拿到了鄰居們的簽字同意后,小店開業了。
“要充分信任、支持他們,當他們解決不到的,社區再出面,幫助協調、聯系相關單位,這才是社區治理的應有之義。”潼川鎮城區黨總支書記王德軍說。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