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最想得到的扶持有哪些
綿陽市實施鼓勵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8月7日,在綿陽綿州大劇院一樓“擊鼓奶茶”店,近百平米的店里坐滿了年輕人,外表秀氣的老板斯詞正忙著調制親手研磨的奶茶,“我們這里的奶茶全手工制作,口味純正……”斯詞一邊忙碌一邊說,“我現在已開張了3家連鎖店,如果沒有綿陽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然而,在創業之初,斯詞有著大學生創業的共同煩惱:有項目無資金、有闖勁無經驗……為破解這些難題,綿陽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建設青年人才公寓、加強創業培訓等措施,掀起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潮。
扶上馬:需要的只是你的才華和激情
7月31日,來自清華、北大、復旦、同濟、川大等20余所高校的60余名綿陽籍大學生在實地參觀和座談后,創業激情被充分點燃。四川大學學生何睿有些激動:“我是學計算機的,如果條件成熟,我想畢業后回綿陽創業。”
吸引高校畢業生來綿創業,綿陽誠意十足:從到各地各高校召開創業見面會,到為創業提供一條龍服務,再到出臺一條條含金量十足的扶持政策……“在綿陽創業,很省心,這是學校為公司免費提供的辦公室。”在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李長根正和同事測試即將面世的軟件。在大學期間,李長根一直懷揣一顆創業夢想,通過做兼職不斷積累創業經驗。
看準了綿陽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今年3月,李長根沒花一分錢,就成立長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西南交通大學在讀研究生宋俊和李長根一樣充滿創業熱情。在今年5月下旬結束的中國科技城創新創業大賽上,宋俊的《智能鐵鞋及車站止輪防溜實時監控管理系統》一舉奪魁。捧著3萬元獎金,宋俊心潮澎湃,6月初,他毅然決定在綿陽成立公司,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產業化。
得知宋俊想創業,綿陽科創區創業服務中心指派專人全程協助辦理相關手續。“要成立一家公司,需要工商注冊登記、辦理企業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等多個流程,這些我們都不懂。”在創業服務中心的幫助下,宋俊很快完成了公司注冊,并得到了免費的辦公場所。
不僅要讓大學生創業者有辦公地方,還要讓他們有地方住。在綿陽經開區,300套青年人才公寓即將入住。公寓的房租也極具誘惑力:第一年免收租金,第二年減半收取,第三年按每平方米3.05元收取。
與此同時,綿陽加快了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目前,綿陽國家科技城創新中心一期孵化大樓已進駐科技型中小企業36家;綿陽與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共同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孵化平臺。規劃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的科技城創新中心二期項目即將竣工。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
送一程:從資金到經驗再到人脈都有人幫
公司注冊了,可擺在李長根面前的問題還不少:資金、經驗和人脈……正當李長根愁眉苦臉時,一個來自綿陽YBC的電話重新燃起了李長根的希望。“YBC創業項目無息、無抵押貸款,對我們來說是雪中送炭呀。”
李長根馬上遞交了申請材料,順利地申請到了3萬元創業資金。不僅如此,李長根還經常受邀參加YBC綿陽創業辦為創業者舉辦的創業講座,結識了很多創業導師和朋友。西南科技大學也向李長根伸出了橄欖枝,通過學校的“大學生苗子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李長根得到了10萬元資金支持。
各方的幫扶讓李長根的創業之路越走越順。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團隊成功開發了兩款系統。目前,李長根和團隊正忙著為西南科技大學開發一套網上查繳電費系統,“在校學生只要登錄該系統,就可實時查詢用電情況,不用為突然停電而苦惱。”?
去年9月,1716創業咖啡在科創區孵化大樓正式營業。“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享受到創業咨詢、學習交流、開放辦公的創意活動空間,還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創業路上的導師,讓我們更快地適應和融入社會,少走彎路。”綿陽微碼信息技術師和朋友。西南科技大學也向李長根伸出了橄欖枝,通過學校的“大學生苗子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李長根得到了10萬元資金支持。
各方的幫扶讓李長根的創業之路越走越順。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團隊成功開發了兩款系統。目前,李長根和團隊正忙著為西南科技大學開發一套網上查繳電費系統,“在校學生只要登錄該系統,就可實時查詢用電情況,不用為突然停電而苦惱。”
去年9月,1716創業咖啡在科創區孵化大樓正式營業。“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享受到創業咨詢、學習交流、開放辦公的創意活動空間,還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創業路上的導師,讓我們更快地適應和融入社會,少走彎路。”綿陽微碼信息技術公司負責人李濤說。
綿陽還陸續出臺了系列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的資金獎勵政策。去年,經過嚴格評審,四川魔力科技有限公司等7個創業團隊、四川華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2個創新團隊脫穎而出,分別獲得100萬到200萬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資助。“這筆錢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呀。”凌洋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科激動地說,由于公司發展勢頭很好,綿陽獎勵了公司100萬元創業幫扶資金。
創業之初,李科曾打算在沿海城市發展,經過綜合權衡創業環境與政府扶持力度后,李科和團隊最終選擇綿陽創業。事實證明,李科的選擇是正確的。經過2年多的發展,公司研發的傳感器去年實現銷售額300余萬元,今年預計實現500余萬元。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