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新經驗
——一個城市的網商黨建報告
8年前,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曾提出要學習推廣義烏“興商立市”的經驗。他指出,義烏經驗,是通過改革創新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經驗。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義烏依托其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和專業市場的融合發展,形成了網上、網下兩個市場。
除7萬多市場商戶、20多萬人從事傳統批發零售業外,還有7萬多淘寶賣家、3000多天貓店鋪約20多萬網商從事電子商務。
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找準黨建工作與電子商務發展的契合點,從而以創新的思路、理念和方法,破解組織覆蓋、活動開展、作用發揮等難題,從而增強黨在網商這一新興群體中的影響力,“義烏新經驗”值得關注。
悠揚的音樂聲中,一群年輕人正在飛快地打字,每個人的電腦屏幕上都有好幾個聊天窗口的切換。
“你好,這是我的名片。”其中一個年輕人站起身來,他的名片上寫著“義烏吉茂科技副總經理程軍”,不過,他很快要有一個新的頭銜——吉茂科技黨支部書記。
這是一家2010年成立的跨境B2C電子商務公司,在短短4年時間里,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200余人的規模。這些天,程軍正在統計公司內部的黨員人數,同時也向公司所在的稠州街道遞交了申請成立黨支部的報告。
“今年6月,我們公司就要成立黨支部了。”程軍告訴記者,這個支部將成為義烏市網商黨委的新成員,同現有的8個支部一起繼續摸索網商黨建之路。
被逼出來的探索
義烏,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而今正在網絡世界中開拓新的疆土。
走進義烏國際商貿城,連綿的高樓中穿梭著巨大的貨車,將數以億計的商品運向世界各地。
這些貨物中的大部分,并非有買家親身趕到這里來采購,而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交易而成,在商務城五區市場里就有專門一整層的“網商服務區”。
“義烏是一個建立在市場之上并以此聞名的城市,在這些年網商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憑借其市場供應鏈充沛、產業鏈完善及政府大力扶持的優勢,義烏的網商發展得特別快,來義烏進行創業的年輕人更是多。”義烏市電子商務辦公室副主任楊忠宏說,“2013年,義烏市實現網商交易額856億元,同比增長64%。”
23萬個的賬戶,11萬的淘寶賣家,135家快遞公司,每日有88萬余只包裹發往國內外,從業人員高達20余萬人——數字的背后,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且仍處于不斷發展和增長階段的龐大群體。
“網商這個群體,也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基礎,同時又是基層黨建工作的空白點。”義烏市委“兩新”工委副書記程亮說。
1985年,義烏小商品市場個體勞動者協會黨支部成立,開創了全國聞名的義烏市場黨建模式。而面對迅速崛起的網商群體,義烏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徐涵興對部里的負責科室強調“只有創新探索”,“沒有現成市場黨建的經驗可以套用”。
“做市場你需要租門面,有一個實體店,需要辦各種手續。但是做網商,好多年輕人就是在自己住的地方,買臺電腦,申請個賬號,就能創業了,人員更加分散,他不需要跟各種部門打交道,不需要注冊登記。”程亮解釋說,“這個群體是半虛擬化的,而網絡世界的信息傳播速度又大大快于現實世界,一旦出了問題,你怎么去掌握他們的狀態?”
“我們摸排過這個群體中的黨員,大概有兩三千名,其中大部分組織關系都在老家的村或社區里,如果他長期處于無黨組織生活的狀態中,時間長了,他都不記得自己是黨員了,更談不上什么作用發揮了。”楊忠宏說,“我們要將長期游離于黨組織之外的黨員納入有效管理范圍,同時發揮其積極作用,也建立好網商的政治訴求渠道,引導這個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不一樣的組織生活
探索最初以點的形式開始。
2011年1月,在集聚了2萬多網商的江東街道,以江東街道電子商務協會為基點,協會黨支部正式成立。
隨后,一個個網商支部紛紛建立起來。
2013年,義烏市委“兩新”工委準備在“面”上整合這些黨支部資源,出現了新的問題。
“這些支部有些掛靠在商務局,有些在工商局,還有些在街道里,很難有一個部門能統一管理。”程亮說。
于是,市委“兩新”工委牽頭,組建了義烏市網商黨委,下設8個支部,程亮任網商黨委書記。“形成市委‘兩新’工委統籌指導、網商黨委牽頭協調、業務主管部門黨組織具體負責的統分結合的‘大網商’黨建工作體系,讓網商黨建工作不再‘多頭管理、各自為戰’。”
“這個攝影任務很重,大家看看有沒有資源可以幫助他們一下?”江東街道電子商務協會黨支部書記劉文高眉頭緊鎖,向開會的十幾名黨員拋出了這個問題。
每個月的第三個周六是協會黨支部的民主生活會時間,每次會上,黨員們都會交流下各自的情況,有些協會成員遇到了難解決的問題,也總是習慣找到他們。
“選擇周六作為會議時間,完全就是根據網商的工作特性,每周六是一星期里網絡購物最平淡的時間點。”劉文高告訴記者,“在網商群體中做黨建工作,必須摸清這一行業的規律。”
“網商中的黨員分布松散、聚散自由,而且大部分組織關系并不在其工作地,傳統的按領域、分地域和依托實體組織等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在這個群體中無法完全適用。”程亮指著一份網商黨委組織架構圖給記者看。
因此,在8個實體支部之下,以經營業態、區域等為“線”,有多個虛擬黨小組,由支部內的正式黨員任小組長,流動黨員為組員;同時又以網商分布區域為“面”,確定黨員責任聯系區塊,從而將松散分布的網商黨員納入黨組織的覆蓋。
“虛擬黨小組中的很多黨員互相交叉,比如以區域劃分,他可能屬于這個黨小組,但是以行業區分,他又屬于另一個黨小組。”劉文高說,這也是長期摸索的結果,讓黨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參加黨小組的活動和會議。目前,網商黨委下面已有各類黨小組65個。
除了每月的例會,網商黨員們平時基本通過網絡聯系。
“對每天抱著電腦工作的網商來說,用網絡平臺將他們聯系起來則是最有效率的做法。”程亮告訴記者,每個支部都有“一網一群一微博”(黨建網站、網商黨員QQ群、黨組織官方微博)。
“我們協會黨支部還有網商黨員微信群,黨員們隨時隨地能在里面交流。”劉文高說。
求解生命力
“快點快點!”時間靠近下午4時,在小雨中安靜了一天的青巖劉村瞬間熱騰起來,到處是撕膠帶的聲音,許多人手腳利落地將一箱箱包裹搬到貨車上——這是網商們每天打包寄貨的時間。
低成本、低技術的創業低門檻,在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加入的同時,也加劇了這一行業的激烈競爭,目前義烏市大部分網商還處于生存階段。
還處在生存階段,黨建工作能在其中開展嗎?
面對記者的疑惑,幾位網商黨支部書記給出了他們的理念:“摸清規律、做好服務、促進發展。”
2013年7月,有“中國淘寶第一村”美譽的青巖劉村組建了網商黨支部,有13名正式黨員,支部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牽頭成立了網商服務中心。
自從服務中心成立后,李揚就是這里的常客。
2013年從東陽廣廈學院畢業后,李揚與兩個朋友來到“淘寶村”開了一家服飾網店,成為這里3000多名網商中的一員。
“剛開始生意不好,我找到服務中心,認識了好幾個黨支部的黨員,義烏卡九電子商務貿易有限公司的陸俊杰給了我很多幫助,給我介紹貨源、告訴我怎么設計頁面、怎么做推銷活動。”李揚說,他現在一個月的營業額差不多是1萬左右,比剛開始好了很多。
“我們也在關注比較優秀的熱心網商,培養他們成為黨員,然后幫助更多身邊的正在創業期的網商。”青巖劉村網商黨支部書記呂壽慶說,一位叫李磊的優秀網商剛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給他。
在義烏市的另一處網商集聚地——國際商貿城的網商服務區內有一處五六百平方米的“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這里也是義烏網商黨委的活動室。
空曠的房間內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紙箱和貨物,六七個“90后”正有條不紊地忙著配貨、打印快遞單、整理包裹……
王鵬正在配貨,他是義烏工商學院大三的學生,和幾個同校朋友在天貓上開了一家“泡泡熊”草帽店。
“市場里拿貨方便,而且這里場地大,只需要交一點押金,不需要其他費用。”他向義烏網商黨委下的商城網商服務區黨支部提出了申請,最終獲得了入駐“基地”的資格。
劉珍婷是網商黨委委員,負責聯系商城網商服務區黨支部,她帶著記者在各家網商門店中穿梭。“這個網商是個老黨員,從江西來這里創業,已經成了他們那里的創業明星了”,“這家公司里有3名黨員,QQ群里都有聊過天”……
路過一處會議室時,記者看到這里正在進行一場“電子商務培訓提升班”,報名表上則羅列著今年一整年的培訓計劃。
“傳統市場里還是有很多人不太懂電子商務,但我們覺得電子商務肯定會越來越發達,傳統的經營模式必須要有所改變。”劉珍婷的另一個身份是義烏國際商貿城第五分公司副總經理,她也在思考著電子商務與傳統市場的關系,“希望我們網商支部也能給傳統市場帶來一些改變,幫助他們轉型,迎來新的商機。”
隨著網商黨建工作探索的深入,黨支部的作用似乎也走得更遠了一些,在為網商提供服務的同時,它也逐漸成為網商行業內部的一種自律手段,一種志愿服務的平臺。
江東街道電子商務協會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協會網絡消費者維權服務站,與工商局等單位共同建立了一個解決網購消費投訴的網絡誠信平臺。
義烏遠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俊杰是一名流動黨員,他與自己所在黨小組的組長張天林經常參與到有關網購的投訴協調中。“曾有個客戶在協會成員的淘寶店買了一個吹風機出了質量問題,而商家服務態度不好,接到投訴后,我們一起做商家的工作,最終商家同意退貨。”
未來之路
2013年年底,中央組織部組織二局副巡視員牛巧娣一行到義烏調研網商黨建工作。
義烏之行,給經常調研各地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牛巧娣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調研最后形成了一份近6000字的報告,提出了很多問題。
“我們探索的時間還不長,很多做法都還在經歷實踐的檢驗。”程亮坦承,雖然義烏在網商黨建上走得比較早,但是并非已經“很完善”。
回顧義烏網商黨建從2011年到2014年的歷程,我們確實也可以看到其中的很多理念與模式并非一開始就被完全接受,而是隨著實踐的證明而逐步地得到認可。
就像最早從江東街道電子商務協會黨支部開始的“黨員網商亮身份”這一倡議,最早只有6名協會里的黨員網商在網店上掛出了“黨員”的牌子。
“有客戶留言覺得這個做法蠻好的,也有很多人覺得很不解,不明白我們為什么這么做。”呂壽慶是第一批掛牌的黨員網商之一,“當然,黨員網商中肯定也有不一樣的聲音。”
如今,整個義烏市已經有600多名黨員網商在網店上亮出了身份,不過,相比兩三千左右的黨員網商人數,這個數字還是不多。
“有些黨員網商會覺得這是一種約束。”劉文高說,“他們不愿意亮出身份,參加活動也不是很積極。”
網絡商務的盛行,還帶來了更多市場結構、經營模式的改變,從而給黨建工作不斷帶來新的挑戰。
“開展網商黨建工作,不能單純地局限于某個環節、某個區域,而要探索全行業、全產業抱團發展,協同推進,構建涵蓋電子商務行業每個產業鏈環節的完善覆蓋網絡,形成整體合力,增強工作實效。”調研報告中寫道。
義烏真愛集團是一家從傳統企業進入電子商務行業的典型,它整合了義烏市場的供貨商資源,成立了真愛網商服務有限公司,打造了網商園區,招募想要創業或已在開網店的業主入駐園區成為掌柜,以合作的方式在網上銷售商品。
去年4月,真愛網倉黨支部正式成立,其中的黨員既有集團內部的員工,也有入駐的商戶。“這使得黨建工作的方式更需要創新。”真愛集團辦公室主任董玲玲對記者說。
“電子商務如此迅速發展,帶來的不僅是經濟轉型問題,還有隨之而來的社會轉型、社會治理創新的難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說。
研究中心在全國設立了四個電子商務的調研基地,其中一個就在義烏,汪向東說他對義烏傳統市場與電子商務市場的互動非常感興趣,同時他也關注到了義烏在網商黨建中的一些做法。
“電子商務從根本上說是信息化帶來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帶來了更深層次的有關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課題,電子商務給了很多人在經濟上迅速提高地位的機會,但是他的其他方面能不能跟上經濟的變化呢?網商這個群體能不能很好地實現現代化的轉型呢?”
汪向東說他這些年看到了很多這方面的沖突,也看到地方政府開始重視這個問題。“義烏用在網商中建立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方式來引導這種轉型,至少是非常有意義的探索,這在其他地方還是比較少見的。”
來源:非公有制企業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