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滿意才是滿分
——四川仁壽縣信訪局長吳菊芬不遺余力解決群眾訴求
她是同事們眼中的“急性子”,立下“群眾上門,必須當天接待、當天給出初步說法”的信訪規矩,常說“老百姓的事,一天也拖不得”;她是群眾心中的“秤桿子”,堅持“吃公家的糧,辦事就要公正,必須一桿秤端平”的人生信條,按政策辦事,“給座金山都不換”;她是工作之中的“辣妹子”,敢“唱黑臉”,敢拍桌子,稱“令箭是老百姓給的,不怕跟你講理”。她是四川仁壽縣信訪局長吳菊芬,她有個外號,叫做“吳滿意”。
這個“急性子”“急功出細活”,平均每年接訪2000余批次,結的“親戚”數不清;這個“秤桿子”總是向工作傾斜,99%的時間都獻給信訪,只有1%留給家人;這個“辣妹子”倡導建立了村、鎮、縣三級信訪制,各級干部主動下訪,將大量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
4月9日一大早,縣信訪局長吳菊芬一手提著水果,一手拎著公文包,挽著袖子匆匆走在雙堡鄉殷壩村的田坎上。
“吳局長,您又來走親戚?”有村民遇見吳菊芬,老遠就打招呼。
她來殷壩村多次,村民幾乎都認得她。大家知道,吳菊芬“走親戚”,就是來看望老上訪戶。做了近十年信訪干部,吳菊芬有多少“親戚”,她自己也說不清。
平均每年接訪2000余批次,難怪她的“親戚”數不清。對“親戚”們的合理訴求,吳菊芬總是想盡辦法協調解決,并通過定期回訪、結對幫扶等方式,主動了解對方困難。“上次說的問題解決得滿意不?還有什么不滿意就開口。”這是吳菊芬“走親戚”時最愛問的一句話。
時間一長,大家便親切地稱她“吳滿意”。
急性子
“老百姓的事,一天也拖不得”
吳菊芬的急脾氣是出了名的,當初還在鄉鎮工作時,熟悉的人常說她“早上割小麥,下午就要做成餅”,做起事來風風火火。
調到信訪局,吳菊芬的急脾氣“升級”了,她立下“群眾上門,必須當天接待、當天給出初步說法”的規矩。
“但凡能有點辦法,誰愿意往我們這里跑?遇到問題,實在沒招數了才會找信訪。”吳菊芬常勸導同事:“老百姓的事,一天也拖不得!不給上訪群眾吃下定心丸,再簡單的信訪都可能復雜化。”
就是這樣的“急性子”,化解了無數上訪群眾的焦急和不滿。大化鎮紅塔村村民王紅殷因為宅基地測量的問題,找多個部門解決都沒能得到滿意答復。無奈之下,他找到信訪局“想最后討個說法”。來到縣城已經是晚上8點多,按照信訪局大廳里掛著的局領導聯系電話,王紅殷給吳菊芬打了電話。
“老王,你稍等!我馬上過來。”王紅殷至今仍記得,從未謀面的吳菊芬在電話里的這一句話讓他心里踏實了下來。那天,吳菊芬跟他在會客室聊了三個多小時,寫了好幾頁的信訪卷宗。最后,吳菊芬告訴王紅殷,他的事一旦納入備案,信訪局一定會幫他徹底解決。
后來王紅殷才知道,那天吳菊芬去幾個鄉鎮看望曾經的上訪戶,剛回到家就接到他的電話,晚飯都沒吃就趕到局里,再回到家已是凌晨。
吳菊芬雖是急性子,卻也“急功出細活”。
一次,吳菊芬正在辦公室接訪,一位蓬頭垢面的老婆婆突然闖進來,吳菊芬謙和地招呼她坐下,她卻冷不防朝吳菊芬身上吐了一口唾沫,隨后便拉開嗓子罵了起來。吳菊芬支走隨后趕到的保安和其他人,等老婆婆罵累了,給她泡上茶,輕聲細語地詢問具體情況。原來,這位叫李芳云的老人是文林鎮金馬村村民,一家三口僅靠遺屬補助金過日子,生活非常困難。她一直誤以為當地政府補助金沒給夠,才到信訪局來鬧。
吳菊芬核實了老人家中的困難后,一方面為其請來心理治療師做心理疏導,一方面協調村鎮干部為其增加生活困難補助。現在的李芳云和吳菊芬以姐妹相稱,也是吳菊芬走得最勤的“親戚”之一,她逢人便說:“吳小妹了不起,對上訪戶都像親人一樣!”
秤桿子
“吃公家的糧,辦事就要公正,必須一桿秤端平”
吳菊芬的桌子上,常年堆滿各種卷宗:信訪記錄、回訪記錄、經驗總結……但她最常看的,是“政策匯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項政策法規,只要和信訪工作有聯系,吳菊芬就收錄到這本卷宗里。
“熟悉政策,心中隨時裝著一桿秤,做事才會公正。”吳菊芬說,這本卷宗是她的“寶貝”,給座金山都不敢換。一旦遇到難題,吳菊芬就翻這本卷宗。“按政策辦。”每當需要在情與理之間做出抉擇時,無論對方是誰,吳菊芬都會這樣說。
由于母親早逝,父親常年在外務工,來自文林鎮八里村的吳菊芬,自小便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吳菊芬就任信訪局長后,村里的鄉親找到她,請她在與鄰村的土地糾紛中幫忙說句話。然而,吳菊芬告訴鄉親們:“八里村鄉親們都對我有恩,都是我親人,但這件事只能按政策辦。”
“我吃公家的糧,辦事就要公正,必須一桿秤端平。”吳菊芬耐心向鄉親們解釋:“我如果只幫本村人,別人就會說我處事不公,我就給公家抹黑了,也是給村里抹黑,是不是?”一席話說得大家心服口服。
人人都說吳菊芬做事“像秤桿子一樣公正”,不過她丈夫卻說,“她的秤桿子,總是向工作傾斜,99%的時間都獻給信訪,只有1%留給家人。”
2008年,吳菊芬的女兒曾在念中學時離家出走,原因竟是希望一直在外地出差的她能早日回家。“她焦急地托遍了所有的同事朋友,請大家幫忙找我,但就是鐵了心守著工作,一直沒回來。”女兒回憶,從那以后,她開始理解母親。
如今,吳菊芬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她選擇回到家鄉的鄉鎮擔任信訪調解工作,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對吳菊芬的理解和支持。
辣妹子
“令箭是老百姓給的,不怕跟你講理”
對吳菊芬而言,信訪工作并不總是一帆風順。一頭連著上訪群眾,一頭連著責任部門,她很多時候兩頭跑,卻兩頭受氣。然而,身材嬌小、看似羸弱的吳菊芬,硬是通過幾次信訪協調工作樹立起了“辣妹子”的形象。
有一次,吳菊芬為了協調解決上訪群眾反映的問題,將幾位相關部門的領導請到信訪局座談,本以為問題很快能解決。不料幾個領導相互扯皮,會議從大清早開到中午也沒有結果。眼看幾位領導抬腳要走,吳菊芬一個箭步沖過去將會議室大門反鎖,并用身體擋著,不讓任何人離開。
“你們今天不給個說法,誰都別想走!”最終,在吳菊芬的“強勢”下,相關部門都給出了問題解決方案。
這不是吳菊芬唯一一次“唱黑臉”。有一次,一位部門領導被吳菊芬催得煩了,拍著桌子就說她:“憑什么指揮我?簡直是拿了雞毛當令箭!”
一瞬間,吳菊芬也來了勁,也拍著桌子說:“我就是拿了雞毛當令箭!我的令箭是老百姓給的,不怕跟你講理!我是按規則辦事,你必須協調配合!”也許是理虧,也許是被吳菊芬這股氣勢“震”住了,該部門配合信訪局解決了問題。
近些年,吳菊芬“辣妹子”的一面越來越少見了:在她的倡導下,仁壽縣建立了村、鎮、縣三級信訪制,通過各級干部主動下訪,將大量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仁壽縣委建立了信訪和突出問題聯席會議制度,由縣委副書記擔任召集人,吳菊芬遇到不講理的部門,隨時能向縣委領導請示,不用再跟對方拍著桌子吵了。
如今的吳菊芬,有了更多的時間來“走親戚”。記者問她:“你給自己工作打分,覺得可以打多少分?”
“打多少分,還是要老百姓決定。”吳菊芬說,“百姓滿意,我的工作才有滿分。”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