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旗在“新筑”熠熠生輝
——成都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建工作紀實
成都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突出“五個重點”、抓好“五項建設”,積極探索在非公企業中發揮黨組織作用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公司黨委被四川省委評為“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公司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模范職工之家”,董事長黃志明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一、突出資源共享,抓好黨組織班子建設
公推直選,配強領導班子。2011年采取換屆公推直選方式,選舉產生了公司新的黨委、紀委班子,6名公司中高層領導進入黨委班子,2013年3月又根據企業轉型升級實際,將18個支部調整為15個黨支部,90%中層管理人員進入黨支部班子,實現了黨組織成員與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
加強培訓,提升業務素質。先后購買和編印學習資料4000多冊,推薦20多人到浙江、福建、江蘇、江西等省、市委黨校培訓;采取定期舉辦業務培訓班、聘請專家學者到公司作專題講座、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培訓黨務干部210多人次,黨務干部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黨務公開,深化民主意識。健全完善黨務、廠務公開,重大決策征求黨員意見,黨建情況通報等黨內民主制度,先后利用電子顯示屏、宣傳專欄、廠報廠刊、情況通報、手機短信等有效形式進行黨務公開242次,廠務公開124次。
二、突出典型示范,抓好黨員隊伍建設
“三項聯系”拓展源頭。建立“黨委委員聯系中高層管理人員、支部委員聯系一線技術經營骨干、群團班子成員聯系群團優秀分子”的“傳幫帶”培養機制,不斷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近三年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85名,發展新黨員74人。
“三個優先”提高影響。推行“重要崗位,優先考慮黨員;重大決策,優先征求黨員意見;重大攻關項目,優先由黨員承擔”的“三優先”管理辦法,拓寬了黨員發揮作用的途徑,有效提升了黨組織在企業員工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三大活動”培育典型。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創新開展 “一區兩崗”、“三無四先”、“我為企業獻一策”三大活動,先后命名了35個“黨員先鋒崗”、8名“黨員先鋒標兵”、6個“黨員先鋒班組”,20多名優秀黨員走上了公司中高層領導崗位, 30多名青年黨員成為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骨干,采納黨員、職工合理化建議314條,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2億多元,形成了“崗位創先進、人人爭模范”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黨群共建,抓好工作機制建設
建立黨群干部交叉任職機制,做到人力資源共享。公司現有黨務干部58人,群團干部45人,交叉任職面達到85%,為推進黨建帶群建、黨群共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立黨群工作交流溝通機制,做到信息資源共享。成立黨群工作部,建立黨群干部定期交流溝通工作制度,定期向管理層通報黨建和群團工作情況,向黨員和職工通報企業奮斗目標及企業經營情況,定期由黨委、工會共同組織表彰大會、技能比武等黨群活動,營造了良好的互相認同、互征意見、共研工作的濃厚氛圍。
建立黨群經費相互補充機制,做到經費資源共享。公司除了工會按要求提取活動經費外,公司高層按照縣委文件精神,結合公司實際,每年劃撥黨建工作專項經費30多萬元,在開展各類活動的過程中,黨工共同牽頭組織,活動經費融入互補,確保了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突出以人為本,抓好企業文化建設
真心關愛困難黨員職工。先后組織黨員職工捐款54萬元,幫助90多名黨員職工解決了工作生活困難。2011年,公司黨委設立了黨員職工關愛基金,目前已募集資金近40萬元,幫助黨員職工辦好事辦實事78件。
積極組織文體活動。堅持公司黨委牽頭,工會、共青團、婦代會配合參與,定期組織開展交誼舞培訓、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文藝演出、技能比武、體育競賽、唱紅歌等文體活動。
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公司及黨員職工先后捐款350多萬元,幫助農村困難群眾、困難學生300多人,解決了2100名群眾就業,支持村(社區)黨建經費30萬元。特別是雅安蘆山地震期間,雅安通工黨支部第一時間深入災區抗震救災,受到雅安市委高度贊揚。
五、突出手段創新,抓好黨建信息化建設。
電子屏幕黨務公開。定期在公司網站發布黨建工作通知、黨建動態,在公司顯要位置設置電子大屏幕,將黨建工作信息每日不間斷的向全體職工發布,提升了黨建宣傳和黨務公開的效率。
QQ平臺傳遞信息。建立黨委專用的QQ平臺,安排專人實行實名制、內部封閉式管理,節省時間和公文成本,提高了黨委文件、信息傳遞的質量和效率,受到公司各級黨務干部的歡迎。
網絡視頻遠程管理。開通了黨委網絡視頻會議系統,積極推行黨委視頻會議和網上組織生活,加強省外公司黨員黨課教育,利用網絡視頻對外出新黨員進行考察談話,加強了駐外黨員和外地支部進行遠程教育和管理。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關鍵要瞄準企業需要,找準自己定位,解答好四個問題,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就一定會大有作為。
黨組織在企業立足,定位在哪里?企業要做大做強,沒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就容易偏離方向;沒有思想政治工作這個生命線,就會人心渙散、一盤散沙;沒有黨建工作的支撐和保障,企業人才和職工隊伍就跟不上發展步伐。企業發展壯大需要黨組織,企業內部有大量工作需要黨組織來做。
組建企業黨組織,關鍵在哪里?非公有制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黨組織設置要勇于探索創新。在橫向上,推行公司黨委成員與中高層管理人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保證了黨組織在促進企業科學發展中的決策權和話語權。在縱向上,把黨組織設置延伸到每個車間和班組,包括銷售人員集中的駐外辦事處,實現了黨的組織全覆蓋。
黨組織發揮作用,空間在哪里?必須緊緊融入企業發展,搭建形式多樣的活動平臺和載體。通過黨組織作用的有效發揮,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職工的聰明才智,同心同力推動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
黨組織長遠發展,根本在哪里?既要幫助企業贏得社會聲譽,更要為黨的旗幟增光添彩。應積極支持企業更多地擔當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形象,也為黨組織贏得了更多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