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縣做好“四個加法” 黨組織結對共建在行動
機關黨員干部進村入戶慰問困難群眾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為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在政治、信息、人才和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阿壩縣采取“1+1”、“1+N”、“N+1”等方式,扎實開展機關與農村、機關與社區、機關與企業結對幫扶共建活動,帶動農村、社區和企業黨建,推進基層黨建全域提升。
推行“機關+農村”共建模式,著力構建城鄉二元共建共創黨建工作體系。以“掛包幫”、“雙聯”等活動為載體,探索建立幫扶單位和農村黨組織職位、目標、措施、考評“四項對接”制度,即黨內職位一對一結對,提升目標量對量分解,工作措施人對人落實,年度考評背對背考核,有效整合了縣、鄉、村三級黨組織優勢資源和力量,構建了城鄉二元共建共創的基層黨建推進新機制。截止目前,3個省直部門、14個州直機關和80個機關黨組織結對幫扶全縣88個村(社區、分場、隊),80個縣直機關部門共下派80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雙語水平高的青年干部駐鄉協助聯系村開展工作,通過組織共建、難題共解、發展共推、文明共創、穩定共抓等一系列工作舉措,奮力推進雪域高原和諧新村建設工作。
推行“機關+社區”共建模式,著力強化“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以新一屆社區“兩委”換屆工作為契機,按照駐區單位黨員“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在雙崗位”的工作原則,探索建立社區“大黨委”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全縣68個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任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定期組織本單位黨員到社區開展“雙報到”志愿服務活動;結合自身職能優勢,劃分為基礎建設、經濟發展、社會保障等8個功能小組,開展社區組團式服務;同時,各機關單位黨組織在社區結對認親1戶貧困戶,負責在思想上教育引導,生活上關心關愛,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困難,發展經濟脫貧致富。截止目前,全縣68個機關黨組織在社區“結對認親”貧困戶68戶,開展走訪慰問70余場次,發放慰問金2.7萬元,發放價值1.5萬元的大米、清油、衣服等慰問品;為幫扶戶制定幫扶措施30余條。
推行“機關+國有企業”共建模式,著力建設“四好四強四優”國有企業。為進一步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國有企業黨組織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創新優勢,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針對縣電信局等國有企業黨建底子薄、基礎差、存量少等現狀,結合各機關單位工作職能和資源優勢,在全縣68個機關單位黨組織中,擇優選取縣檢察院機關黨支部和縣公路管理分局黨支部等2個黨建基礎好的黨組織,按照“1+1”結對方式,分別對縣電信公司黨支部和縣郵政局黨支部進行結對幫扶,實現了駐縣國有企業的全覆蓋結對。截止目前,共建單位共召開支部共建活動10余場次,幫助培訓黨務干部15人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4人。
推行“機關+‘兩新’”共建模式,著力促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上水平。面對“兩新”組織規模小、黨建工作開展難、黨員隊伍建設難等現狀,探索建立機關黨組織與“兩新”組織結對幫扶制度。實行“1+X”結對幫扶模式,選擇27個黨建基礎較好的機關黨組織,結對幫扶全縣39個非公企業和19個新社會組織,實現了“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全覆蓋;推行組織活動共辦模式,選派27名黨建指導員,加強與企業負責人的交流溝通力度,引導其支持和重視本單位黨建工作;每季度開展一次結對共建活動,邀請“兩新”組織負責人、管理人員、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參加共建活動。實行共同培養機制,通過設置黨員示范崗、黨員示范窗口等形式,引導其積極發揮作用,顯現黨員風采;同時,廣泛聯系企業職工,加大教育引導力度,增強對黨的認識,積極物色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壯大“兩新”組織黨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