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三大模式”助力經開區非公黨建
近年來,都江堰市以經濟開發區為非公黨建重要平臺,著力組織覆蓋,加大資源整合服務,創新活動載體,努力構建“企業+黨委+職能部門”三方聯動的非公黨建新形式。
“1+N”模式——抓組織建設,強覆蓋。面對企業支部建立難,黨員流動頻繁的黨建瓶頸,經開區黨工委首創凝心會所黨總支,即為“1”,接納企業未建黨組織的黨員。待企業黨建條件成熟后,凝心會所黨總支再幫助企業單獨建立黨支部,即為“N”中的一員。自建立以來,凝心會所黨總支已將黨員人數在3人以下的50余家企業、無黨員但有發展對象的8家企業全部納入管理,成功孵化樂的家居、南方真空、華都核能、德濱建材4個獨立黨支部。
仿照這種模式,經開區黨委雙軌并行。以機電、醫藥食品、新材料三大行業為主線,整合同一行業內的企業黨建工作資源,建立了三大行業黨總支,形成又一個“1+3+N”行業黨組織體系。在該組織體系下,實施“組織共建、活動陣地共享、黨務人才共用、黨建活動互助”四大行動。充分發揮總支孵化作用,為建立獨立支部打好基礎。通過努力,園區28個單獨成立黨組織企業從“沒有專職書記,沒有活動陣地,沒有活動開展”到“都有黨群工作部,都有黨員活動室、都有特色亮點活動”。
在雙重“1+ N”模式推行下,經開區在探索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非公企業組織建立難,黨員流動性大的問題,全面提升了黨組織覆蓋面,構筑起黨建工作堅實的組織基礎。
“聯席”模式——抓資源整合,強服務。能否為企業服好務是評價經開區黨委工作的重要標準。經開區黨工委一貫堅持搭建服務平臺、優化服務流程的理念,讓企業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解決自身問題。圍繞企業服務、企業發展,黨工委專門建立“黨建聯席會”模式,特邀市委組織部、市“兩新”黨工委、工商局、稅務局、規劃局、建設局等與企業發展相關的職能部門共商企業發展大計?,F場聽取企業黨建、項目審批、生產經營、政策落實等情況匯報。充分發揮黨聯席會整合資源作用,讓經營者暢談企業發展經驗和當下所遇困境,匯集多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助力企業發展。截至目前,在“黨建聯席會”中征求到土地證辦理、環境綜合整治、兩新黨建等方面的意見共計60余條,均已在限期辦理計劃范圍內辦結。
在“黨建聯席會”中,黨工委充分發揮自身整合資源作用,真誠與企業經營者談發展、談困難、談黨建,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匯集各方力量為企業創造更加快捷、高效、務實的辦事通道,營造了一個親企、安企、富企的良好環境。
“紅磚”模式——抓黨企聯系,強共榮。經開區黨委著眼構建“黨委—企業—員工”同步發展共同體,創建“拋磚引玉”工作模式。黨工委57名機關干部黨員,就是57塊“紅磚”。班子成員每人牽頭3-6個組,機關黨員2-3人一組,每組對口6-8家非公企業,搭建起黨委—企業—員工交流對接機制,全面覆蓋整個轄區企業服務和黨建工作。機關干部利用企業支部會議、行業總支會議,傾聽企業心聲、傾聽職工心聲,改進工作流程,轉變工作作風,為企業發展服好務的同時也為黨建工作提升找準著力點。通過這一模式,分散在園區的120余名“口袋黨員”主要要求“回組織大家庭”,一大批高管人才、技術骨干主動申請加入黨組織。
事實證明,建立緊密的黨企關系,達成黨委、企業之間關于經濟發展、黨建工作的共識,才能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增強企業運作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黨企共生、共榮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