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實施“八大工程”深化黨建扶貧
廣元市出臺《關于認真貫徹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黨建扶貧工程的意見》,實施八大工程深化黨建扶貧,努力把黨的政治、組織和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決勝扶貧攻堅優勢。
一是實施班子優化工程。緊扣脫貧奔康戰略任務,區別不同縣區、鄉鎮、園區和有關職能部門工作重點及差異性,進一步優化班子功能結構模型,對標模型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680多個。充實市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力量,組織、紀檢監察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兼任辦公室副主任,承擔12項扶貧攻堅重點工程的牽頭部門要明確1名班子成員負責同辦公室的經常聯絡溝通工作。
二是實施骨干集聚工程。充實重點部位工作力量,從市縣部門抽調精干力量到市縣行業扶貧牽頭部門和扶貧攻堅任務重的鄉鎮扶貧攻堅。今年內遴選50名選調生和優秀專業人才到重點鄉鎮任職。對缺乏農村基層工作經歷的市縣遞進培養優秀學員,有計劃安排到重點扶貧村駐村鍛煉不少于1年。鼓勵試行整合機關干部力量1/3左右抓扶貧攻堅等重點工作,2/3左右抓機關業務工作。
三是實施干部提能工程。推動全會精神進課堂進教材,納入市縣黨校主體班培訓內容,編寫相關業務輔導讀本或培訓教材3套2萬多本。市本級利用“干部蜀道大講堂”,逐專題對市級機關干部和市縣黨政班子分管領導進行培訓。2016年底前,對扶貧攻堅相關行業干部開展為期不少于5天的專題培訓,對市級相關部門、縣區和重點鄉鎮分管領導全覆蓋培訓。加強與省內外名校名院名企合作,每年選送50名縣鄉黨政班子成員、市縣部門領導干部和優秀專業人才,開展精品高端培訓。組織學員到省內外同類先進地區開展異地體驗式培訓,每期時間不少于15天。
四是實施人才支撐工程。實施“急需緊缺人才選育計劃”, 每年剛性引進100名現代農業、旅游開發、電商物流等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實施“科技人才農村創業計劃”,每年支持500名大學生到農村創新創業,選派100名優秀專技人才到扶貧攻堅重點鄉鎮任科技副職或科技特派員。實施“返鄉農民工四項培養計劃”,力爭5年內從優秀返鄉農民工中選拔村“兩委”主要負責人500名、發展黨員2000名、培養產業發展帶頭人1000名、村級后備干部2000名。
五是實施強基惠民工程。采取“支部+專合組織+基地+產業大戶+農民”模式,在農業產業鏈上全覆蓋建立黨組織。每年開展一次基層黨建工作集中大排查,按不低于10%的比例倒排確定村黨組織整建對象并實行逗硬整建。按每個村2—3人建立帶頭人后備人才庫。推行村干部“固定工資+績效報酬”制度,績效報酬與扶貧攻堅實績掛鉤。實施農村貧困黨員領導幫扶、黨內幫扶、貼息幫扶、提能幫扶“四項幫扶計劃”。
六是實施幫貧助困工程。縣區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指導1個鄉鎮、1個村的扶貧攻堅工作,每季度到聯系鄉鎮、村蹲點調研、專題研究不少于1次。市縣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定點幫扶1個以上貧困村。市縣部門單位黨組織組織在職干部職工,采取“1+N”“N+1”方式,結對幫扶貧困戶,每半年入戶走訪1次以上。動員在外能人助推家鄉脫貧奔康,引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兩新”組織人士等常態化開展助學、助醫、助殘、助就業“四助”活動。
七是實施凝心聚力工程。開展“脫貧之星”“致富之星”“幫帶之星”等評選。加大培訓項目和資源的整合力度,分級建立涉農培訓專家庫,采取“案例教學+模擬訓練”“田間培訓+生產指導”等方式,大規模開展貧困村群眾產業發展、種養技術、務工技能等方面的實用技術培訓。依托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開辦“職業農民培訓學校”,每月召開1次技術交流壩壩會,每季度開展1次脫貧技能專題培訓。
八是實施責任驅動工程。將扶貧攻堅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差異化設置考核指標和權重。實行年度扶貧工作單項考核制度,對縣鄉分管扶貧攻堅的黨政班子成員實行分線考核。對未完成扶貧攻堅任務的縣鄉黨政班子、市縣部門單位,年度績效考評降低一個等次。對未完成扶貧攻堅任務的村黨組織,列為后進基層黨組織進行整建。對扶貧攻堅履職不到位、打不開局面的黨政領導干部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