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抓實“三個環節”選準用好“第一書記”
今年以來,為有效解決貧困村隊伍不強、發展乏力的問題,巴中市委從市、縣(區)級機關精心挑選699名優秀黨員干部到全市699個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系統謀劃,選準“領路人”。摸清699個貧困村發展短板和薄弱環節,分類建立班子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民生訴求等4類問題清單,同時按照產業發展、信訪維穩、基層黨建、以法治村等8種類型建立人才庫,從全市涉農、政法、黨群等部門(單位)抽派700余名精英人才,登記入冊作為下派干部預選對象。緊盯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瓶頸”,按照“部門職能對應、專業特點相適、優勢資源互補”的原則,將167名黨群部門干部選派到隊伍建設不力的村,將251名交通、水利等部門干部選派到基礎設施落后的村,將195名農業、林業、畜牧等部門干部選派到產業發展滯后的村,將86名政法部門干部派到信訪矛盾突出村,實現精準選派、精準扶貧,真正把“鋼”用在刀刃上,把“力”發在關鍵處。
二、聚焦發展,打通“致富路”。扎實開展“六個一”工作,即為貧困村“爭取一批改善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建設一個整齊規范、功能齊全的活動場所,發展一批適合村情民意的特色產業,培養一批農村黨員經濟示范大戶,化解處理一批信訪案件,開展一項特色文化活動”,著力推動發展,加快農村致富奔康步伐。干部駐村以來,主動發揮“指揮棒”“急先鋒”作用,對接上級部門,共形成優質蘆筍、金銀花、生姜、茶葉、中藥材、鄉村旅游等產業規劃270余個,協調惠農政策及時落地80余個,引進各類業主185個,幫助發展種養殖合作社730余個,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1672個,提供資金幫扶707萬余元。同時配合“法律七進”,積極開展“農村法治講堂”“道德大問心”等流動宣講232次,有力推動了農村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三、強化激勵,注入“活力素”。實行四級聯動考核,由市、縣(區)、鄉鎮、村四級對“第一書記”履職工作進行考核,每半年邀請市、縣(區)級幫扶領導、鄉鎮班子成員、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對“第一書記”工作情況進行集中“會診”,對測評分80分以下干部,進行約談,促其整改,整改不力的及時調整崗位。堅持把履職情況及駐村開展工作情況作為掛職干部評優評先、提拔使用的重要參考,對427名考核優秀、群眾評價高的掛職干部列為科級后備干部培養使用。建立定期學習培訓、定期組織約談、定期匯報考察“三項制度”,開展集中培訓2452人次,外出學習85人次,共撰寫工作體會1374篇,形成調研文章303篇,及時為“第一書記”充電提能,進一步激發干事創業活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