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縣“四個優化”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羅江縣在深入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抓好組織設置、黨員結構、服務機制、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四個方面的優化升級,增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內生動力。
優化組織設置。農村深化黨總支牽頭攬總,專合社支部和綜合支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組織設置方式,提高農村黨組織引領群眾發展致富能力;社區探索試點“大黨委”制,主動吸收駐社區單位負責人兼任社區“兩委”委員,強化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服務中的功能,推進城市社區“功能化區域”黨建;推進“特色黨小組”、“產業黨小組”等微組織模式,建立按需服務、因才服務的黨員服務新機制。目前,全縣共建立黨總支4個,社區大黨委4個,產業型黨小組56個,特色型黨小組22個。
優化黨員結構。制定出臺《關于規范發展黨員工作的通知》,做好制度層面設計,明確發展黨員五個階段的具體要求、工作步驟、所需資料、時限等內容,明確不得發展入黨的六種情形,建立了發展黨員預警制、公示制、預審制、票決制、記實制、責任追究制、季報制,著眼過程控制,把好發展黨員入口關,優化黨員隊伍結構。目前共審批發展黨員146名,其中35歲以下103名,占70.5%;大專以上文化66名,占45.2%。
優化服務機制。堅持“問題管理”,建立臺帳管理機制,提高服務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服務群眾工作在解決問題中見成效;堅持有效溝通,建立健全民情速辦機制,強化幸福促進室、民情熱線、信訪舉報箱、干部接待日、集中議事日等功能和作用,打造民情服務流水線;堅持群眾滿意,建立督查反饋機制,由監委會成員、黨員群眾代表采取詢問當事人、電話回訪、發放調查表等方式,收集群眾對服務的意見建議,并反饋給村級組織;堅持激勵導向,建立考核獎勵機制,把服務表現、群眾反饋滿意度作為評選“民事代辦之星”的重要依據,把民情民意收集辦理、便民服務等內容作為村級組織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逗硬獎懲,嚴格責任追究,讓群眾在服務中得實惠、長受益。
優化學習模式。緊扣“黨員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動主題,采取“集中學習+經驗交流+討論提升”的遞進學習模式,延伸學習效果;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專題培訓模式,豐富學習效果;采取“一線聯系群眾、多崗為民服務”的體驗學習模式,拓寬學習途徑;采取真實案例背景的行動學習模式,強化學習結合,實現學習效果有運用、工作能力有提升、重點工作有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