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養魚法,畝產在1000斤左右,見效慢,資金流轉慢。我們這樣做,生產成本可降低35%,畝產至少提高兩倍。”近日,在興隆鄉漁池村的“支部大講堂”上,創業代表趙志剛向20多名黨員分享了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流水養魚技術,現場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近年來,通江縣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在外成功人士紛紛回鄉創業,全縣上下呈現出“人才回歸、資金回流、企業回遷”的良好態勢。為進一步深化抓黨建促返鄉創業,大力實施“歸雁培育”工程,推進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向人才鏈覆蓋,通江縣依托第三批“國家返鄉創業試點縣”,在興隆鄉成立了首個“創業聯盟黨支部”,以此集聚有創業夢想的黨員先行先試,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增收致富。
據了解,興隆鄉距通江縣城28公里,覆蓋13個自然村,資源富足、交通便捷,是通江“三李”(李番、李鐘壁、李鐘峨)的故鄉。山水林田、“三李”文化是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的寶貴資源,備受回鄉創業者們青睞。自“聯盟黨支部”組建以來,當地黨委政府先后引進投資10萬元以上的返鄉創業人士27人,其中黨員13名。在管理上,鄉黨委列出專項工作經費,根據“聯盟黨支部”工作開展情況,據實報銷。縣委組織部每年根據縣管黨費收支情況,給予適當補助。同時,經營主體按照年度收益情況,各自按比例承擔“聯盟黨支部”部分運行經費。
面對創業初期的難點、痛點,“聯盟黨支部”圍繞鄉村旅游項目申報、鄉村振興支柱產業發展、“三李”和農耕文化傳承等主題,通過舉辦黨員茶話會、支部大講堂、創業交流會、招商洽談會等活動,打造創業項目與資本對接的交流的平臺,以“有為”贏“有位”,積極協調各方爭取支持,凝聚起了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截至目前,在“聯盟黨支部”的推動下,趙志剛流轉土地3000余畝,栽植茶葉1400畝,套種菊花600畝,“三李”故居游客接待中心即將封頂。薛宇在漁池村創建秦巴雪嶺鄉村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吳才能在瑪瑙村創辦了瑪瑙寨專業合作社打造瑪瑙風情園,薛居正在安坪村創建正建專業合作社養兔近3000只……如今,像他們這樣的返鄉創業能人在興隆鄉等地總投資近2億元,帶動當地貧困戶200多戶900多人實現就近就業,惠及農戶1600多戶3700余人。
“因為志同道合,我們選擇回鄉創業,‘聯盟黨支部’就像我們的‘家’,把我們聚在一起,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同使一股勁,相信一定會實現共贏。”談及未來,創業者們信心滿滿。(中共通江縣委組織部 李燕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