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源市: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從組織部門做起
——推動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落地落實
6月26日至30日,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在成都舉行,會上省委彭清華書記對“如何營造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提出了新要求,政治生態不是朦朧含糊、虛無縹緲的,相反,它恰恰是具體現實的,如同自然生態一樣可透視、可量化。組織部門作為政治機關,必須緊緊圍繞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再定位、再聚焦、再發力。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擰緊思想教育“總開關”。營造良好黨內政治生態,首要的是固本培元,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一要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分層分類系統化研習、通俗化講習、制度化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推進三項整改“回頭看”,對發現的問題要制定整改方案,統籌推進新老問題一起解決;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堅決杜絕“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現象。二要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萬源實際,扎實開展“再進紅色館、再讀紅色書、再走紅軍路”等系列專題活動,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紅軍精神”,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三要抓好“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專題活動,依托“干部夜校”、“居民夜校”、“農民夜校”,開辦“初心大講堂”,做到學習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研究確定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集中攻關、尋求突破;圍繞重點工作開展大調研,以知促行,增強核心競爭力。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鮮明選人用人“風向標”。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選用什么樣的干部,決定了黨和事業的發展方向。一要樹立崇尚實干的導向,大力選拔使用那些面對矛盾問題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困難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錯誤敢于承擔責任的干部,把那些不擔責、不干事的“逍遙官”“太平官”擋在門外。二要樹立注重實績的導向,堅持“兩個優先,兩個不用”的原則,注重選拔在脫貧攻堅一線業績突出的干部,注重選拔長期扎根基層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的干部,引導廣大干部到基層一線去工作。三要樹立群眾公認的導向,深入干部群眾中聽真話、察實情,注意在街談巷議、鄉語口碑中識別干部,把那些對群眾有真感情、為老百姓辦實事、口碑好威信高的干部用起來。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常念干部監督“緊箍咒”。干部隊伍建設中必須堅持“選管并重”的原則,及時把干部隊伍建設的重點轉移到從嚴監督管理上來。一要堅持全程監管,提升干部責任意識。實行“事前防”,未雨綢繆,將紀委、信訪、審計、綜治等部門意見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安全生產情況納入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容;采取“事中控”,規范約束,加強干部日常督查,重點了解思想作風、群眾威信、工作業績和“八小時”外“社交圈”等情況;做到“事后戒”,防患于未然,建立完善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調動干部職工對領導干部監督的積極性,制衡領導干部的權力。二要堅持治庸罰懶,提升干部進取意識。啟動談心談話“三級”聯動,全面掌握談話對象的思想動態、意愿訴求,注重心理疏導,思想鼓舞;建立《領導班子實績檔案制度》,對領導干部工作執行和完成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并作為領導干部年度考核評優評先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三要堅持執紀問效,提升干部敬畏意識。抓住“關鍵”少數,建立健全“一把手”監督機制,加強對審計問題的綜合分析,確保干部干凈赴任離任;抓好“日常”管理,用好用活提醒函詢誡勉,對干部身上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處理。開展“專項”整治,加強對干部的履職盡責方面專項考核,對履職不力逗硬進行執紀問責,對干事勁頭不足、進取意識不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干部堅決進行調整。(中共萬源市委組織部 劉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