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紅色氣質
——達州市達川區探索“先鋒指數”強健黨員隊伍觀察
4月28日是周末,龍會鄉花石巖村“黨員精準示范工程”領頭人王斌,正忙著打理花卉盆景基地。“五一來摘無花果的游客多,盆景走廊有很多潛在商機,趁著小長假前這幾天,布置上必須精益求精。”退伍后在福建務工學得了一手花卉苗圃管理經驗,在支部書記吳傳全的引導下,王斌回鄉帶領群眾發展起了觀賞園藝。過去,在外黨員一年到頭才回來,在家黨員開會也愛來不來,現在很多黨員自愿回村創業,還通過微信等方式主動參與治村工作。這幾年,花石巖村民明顯察覺身邊黨員狀態的改變,支部的凝聚力在變強,群眾的收入在增加。這變化背后,正是花石巖村推行的“先鋒指數”管理辦法。
為鞏固和拓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達州市達川區探索“先鋒指數”管理辦法,作為管理黨員隊伍、錘煉黨性實踐、凝聚脫貧合力的重要載體。一年多來,黨員爭先鋒、群眾當模范,全區上下形成了處處都有主陣地、人人都是戰斗員的攻堅拔寨熱潮。
站得出來,首先要看得出來
“黨員不僅要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在平時也要看得出來。”馬家鎮肖家村支部書記肖世忠在農村和黨員打交道多年,一語道破了黨員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
2017年,達州市達川區推行“先鋒指數”管理辦法,首先組織1600余個黨組織開展黨員普查,提出了“從嚴從實、到家到戶、互查互找、深挖深掘”的基本要求,切實校正黨員信息模糊性。在此基礎上,分別為農村黨員、機關黨員定制“共產黨員戶”門牌、“黨員先鋒崗”桌牌,黨員工作時間佩戴黨徽,亮明黨員身份,接受群眾監督。這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一些黨員和群眾認為“又是停留在要求上”,對黨員是否“亮得出來”將信將疑。
三里坪曹家梁社區黨委在黨員普查中,走訪新達水泵廠家屬院,得知失聯黨員張里駒在成都打工,組織社區干部迅速前往成都,第三天便將人找到。張里駒激動萬分地說:“這么遠的路,沒想到你們還會來找我。”
是否合格,分數來說話
“要實現‘管得好、作用大’的目標,最重要的是要完善機制,讓組織知曉如何管、黨員知道如何做。”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周小平對黨員隊伍管理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先鋒指數”管理辦法應勢而生,分類設置了基本指數、正向加分指數、反向扣分指數、歸零指數,共設置了37個具體指標。基本指數為70分,正向加分指數上限為30分,反向扣分指數酌情減分,歸零指數為一票否決,分條縷析出了黨員隊伍管理標準是什么、工作抓什么。
5月9日,是今年達州市達川區第五個“黨員活動日”,全區1143個黨支部以“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為主題,開展討論學習860余場,共收集意見建議1.5萬余條,較好地掌握了群眾的所需所盼。區委辦公室機關黨委書記劉曉茹說:“現在每月第二個星期三,雷打不動開展黨員活動日已經成為了常態,這也是保障黨員‘基本指數’的有效載體,我們配套下發了《黨員手冊》,專門記錄考核黨員繳納黨費、參加學習、服務群眾的情況。支部每月評定一次,年終進行綜合評價,90分以上的列為優秀黨員評選對象,70-89分的定為合格黨員,60-69分的定為警示黨員,低于60分的定為不合格黨員。”
在推進“先鋒指數”管理辦法中,大灘鄉創新“五微”行動,黨員講述微黨課、傳播微故事、認領微心愿、開展微服務、提供微智慧,從開展志愿服務、宣傳扶貧政策、化解矛盾糾紛,到道路建設、發展產業、義務巡邏等方面入手,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為支部建言獻策。該鄉張家店村村民張龍說:“過去沒感覺黨員有什么不同,有了先鋒指數,他們主動做好事,跟過去比明顯就不一樣。”
做給群眾看,更帶著群眾干
“群眾存在等待觀望的心態,不是黨的惠民政策不好,而是需要干部帶著大家干、黨員做給大家看。黨員帶頭,既是對群眾的引領,也是對自身的要求。”精于脫貧攻堅工作的區扶貧移民局局長楊勝東,對如何組織發動群眾有著切身的感受。
黨員履行脫貧攻堅義務是“正向加分指數”的主要指標,鮮明黨員學習政策在先、自立自強在先、發展產業在先、宣傳群眾在先“四在先”要求,每年初黨員開展承諾,機關黨員結對幫扶、農村黨員結對共建。為深入引導群眾,區委還從黨費中拿出專項資金,在142個貧困村實行“黨員精準扶貧示范工程”,連續三年為發展集體經濟匹配10萬元引導資金,著力為每個村培育一個具有造血功能的示范項目,凡參與其中的黨員均可加分鼓勵。
石梯鎮書灣村第一書記王玉文說:“黨員只要肯帶頭,哪怕只做一件事,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脫貧工作中,書灣村支部組織黨員率先發展跑山雞,培育“林下飛雞”品牌,讓群眾見到效益,吸引群眾發展山雞養殖,還實行黨員“1+1”“1+N”模式進行結對幫帶,去年該村整村脫貧摘帽。黨員帶動群眾奮戰脫貧的經驗還促成了區委、區政府開發“達川區精準扶貧智慧平臺”APP,建立了黨員群眾“雙承諾制度”,每名黨員干部晾幫扶、曬進展,督促群眾自立自強主動參與脫貧。
一項項指數,標出黨員行為定盤星;一件件實事,匯聚黨群干群魚水情。晨間廣播一小時、晨會黨報一刻鐘、共產黨員示范行動、爭創十佳黨員服務品牌、構建10分鐘服務圈、黨員冬訓等措施的切實推行,保障了“先鋒指數”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黨員意識越來越濃,“末梢”得到激活,作用有效發揮。
在達州市達川區22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涌動著干事創業、攻堅摘帽的熱潮,像極了廣大黨員身上躍動的紅。(陳卉彤、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