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達川區認真落實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全區1700余基層黨組織中,部署開展“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年”活動,通過實施“固本強基”“頭雁引領”“細胞強健”三大工程,走出了基層黨建工作從“做沒做”“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優不優”的新實踐,推動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長足全面提升。
一切工作到支部 提升黨組織組織力
2018年春節前夕,在馬家鎮肖家村黨群服務中心,老黨員鄧益財收到了來自村黨支部的一份禮物——新修訂的《黨章》。這樣的禮物,在達川區一共送出了4.7萬份。“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核心領導作用,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肖家村黨支部書記肖世忠說。
綱舉則目張,執本而末從。針對以往一些基層黨組織建設不知道標準是什么、工作抓什么的問題,達川區深入推行“黨支部標準工作法”,從基本組織、基本陣地、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入手,列出108條具體標準。結合“三分類三升級”活動、“六嚴六好”黨組織創建等工作,黨支部每月進行一次達標“體檢”,體檢結果實行“紅黃藍”三色預警提醒,紅色為達標、黃色為基本達標、藍色為不達標,深入查找問題,逐項對標整改,著力把黨支部建成堅強前沿部。
“黨支部工作規范了,威信跟著也樹立起來了,黨員就愿意聽愿意跟”,肖世忠對支部建設堅定而自信。在黨支部的帶領下,肖家村積極開展南部片區脫貧攻堅引領區建設,實施“雙千工程 四季果園”項目,發展烏梅主導產業8000余畝,新建了全市唯一的村級康養中心,成功創建了省級“農民夜校示范基地”。
榜樣是最好的說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領。通過開展“十鄉十鎮百村”黨建示范工程,分類確定鄉鎮、學校、兩新組織、機關黨支部示范點各10個,村(社區)黨支部示范點100個,進行集中培育,打造基層黨支部建設示范群,釋放輻射帶動效應。
“‘三會一課’記實報告、黨員活動日、黨課村村比等都是我們開展標準化建設的制度成果。通過黨建工作理念、機制、手段創新,讓支部在基層工作中唱主角,把功夫用在打牢基礎上。”區委黨建辦主任周全說到。全區劃分東、南、西“三大片區”,每兩月召開1次黨建現場推進會,圍繞黨支部建設,現場看績效、亮進度,推動了基層黨組織工作越來越嚴、越來越實……
“頭雁”領航 聚焦主責抓黨建
“提升黨建工作質量、激發脫貧奔康動力,重點在于抓住‘關鍵少數’,發揮好‘一把手’的‘領頭雁’效應”,市委常委、達川區委書記許國斌說。
達川區把黨建工作與干部選任、評先選優全程深度融合,推行“黨建績效指數”管理辦法,對黨委(黨組)、黨總支、黨支部書記及班子成員和黨小組長,列出黨建履職指數、黨員盡責指數管理事項,分別細化共性指標15項20個。配套出臺《履行黨建(黨員)責任(義務)和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情況查核辦法》,每季度進行一次“黨建體檢”,并將考核結果逗硬應用于激勵、監督、處理干部之中。2017年以來,全區提拔重用幫扶力量53名,其中第一書記17人,對履責不到位的3名擬提拔科級領導干部和12名擬提拔中層干部,堅決“放下”,形成了強大震懾和良好導向。
全區黨員干部認真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把抓第一要務和抓最大政績有機統一,聚精會神抓黨建、真抓實干促脫貧,有力推動了基層黨建質量實現大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取得新突破。
道讓鄉位于巴河旁,是全區最偏遠的一個鄉。鄉黨委書記黃興國今年37歲,2012年他從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博士畢業,回到家鄉達州工作,現在是全市僅有的博士生鄉黨委書記。過去,道讓鄉沒有什么產業,按照脫貧攻堅履責指標,黃興國拿出調查研究的本領,為鄉里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現在4個貧困村分3期發展青花椒,首期1000畝長勢良好。一畝青花椒一年收入可達5000元以上,高的甚至接近萬元,其中農戶拿90%,村集體經濟占10%。
余政江是全區“80”“90”科級干部培養計劃選拔出的副鎮長,2017年下派兼任河市鎮成都村黨支部書記,要實現2018年脫貧不返貧,余政江帶領支部一班人,利用城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觀賞農業。他表示:“‘花千谷’花卉基地已經全面建好,把生態環境搞上去,把外面的客人引進來,正是我們黨員干部的職責。要緊緊抓住鎮里提檔升級州河畔黃金水岸線的機會,搞好村莊建設,把游客引到村里來。”
黨員先鋒作表率 彰顯內生動力
翠屏街道楊柳社區是目前達川城市社區中的“人氣擔當”,30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每天人流量大約500人次。為滿足居民的需求,社區黨委創新開展“五義”志愿服務行動,從星期一至星期五,輪流組織義診、義剪、義書、義演、義宣活動已經成為了服務群眾的常態。
“有了‘五義’這個載體,機關黨委和黨員干部到社區報到,開展志愿服務的供需對接契合度又提升了一個檔次,社區黨委發放的《志愿者公益時間存折》,記錄了我們也曾經在這里奉獻過。”區國土資源分局機關黨委委員徐匯的話語流露出自豪。
達川區鮮明“四個合格”黨員標準,探索實施“細胞強健”工程,推行“發展黨員備案溝通制”、“黨員先鋒指數”考評辦法、鄉鎮青年人才黨支部、城市街道志愿服務、兩新組織業務骨干推優入黨培養機制等十項措施,把從嚴治黨要求貫穿黨員發展、教育、管理、激勵全過程,全區黨員隊伍的思想水平、整體結構、文化素質、作用發揮得到了明顯提高。近三年來,新發展黨員中35歲以下數量占比超過了85%。
政治上關心、思想上關懷、生活上幫助,是各級黨組織對黨員開展的一項經常性工作。4月11日是全區“黨員活動日”,南方醫院支部書記王旭給4月入黨的2名黨員過“政治生日”,黨員楊婷拿著支部定制“生日賀卡”和一本《馬克思靠譜》,他坦言:這是份沉甸甸的禮物,我一定像生日寄語中說的這樣,‘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注重黨性修養、增強黨員意識’“。各級黨組織把對黨員的激勵、關懷、幫助落實到日常細微之處,黨員隊伍活力得到極大激發。
達州電力集團達川分公司的藏族小伙卓馬足,2016年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認識了家境困難、行動不便的劉家國老人,卓馬足主動無償幫助老人交納電費,并時常帶上米、油等生活必需品看望老人,幫助老人已有3個年頭。如今,卓馬足已經無償幫扶了3名孤寡老人。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通過實施“質量提升年”活動,全區1600余個黨組織、4.7萬名黨員正積極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們知道,自己“苦”是為群眾的“甜”,苦也是甜。
·陳卉彤 劉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