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夜校在“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萬源市利用農民夜校開展“講黨規黨紀、講惠民政策、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監督”活動。
以農民夜校為依托,推進黨規黨紀落“實”。在農民夜校課堂講解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違紀違規典型案例,引導黨員干部增強“紀律意識、法律意識、監督意識”。黨員干部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遵守黨紀國法,廉潔履行職責,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做到“立正身、講原則、守紀律、拒腐蝕”。
以挎包宣傳為抓手,推進惠民政策生“效”。以“走到哪、講到哪”的挎包宣講方式發揮農民夜校“移動課堂”作用,或深入院壩講解、或蹲在田間指導、或走進家里服務,通過現場解說、資料發放等形式,送教上門、按需點菜。這種活躍在田間地頭的挎包宣講,深受萬源山區群眾喜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群眾明白了更多惠民政策,消除了干群間一些誤解,增強群眾主動脫貧內生動力。目前,萬源市共發展基層理論宣講員822名,其中“挎包宣講隊”成員350名,累計開展各類宣講宣傳活動1.4萬余場次,培育法律明白人3.69萬人,致富能手8600余人。
以監督委員會為突破,推進資金監督有“力”。利用農民夜校活動陣地把扶貧項目內容、工程進度、資金使用等張榜公示,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過去的村監委會主任,都是村上定了人員后我們舉個手就算了事,現在是我們社員直接選信得過的人,這樣效果硬是不一樣哦!”村民王紅云滿臉笑容說道。萬源市有411個村(社區)以“海推直選”的方式選配了1476名監委會成員,充分體現了群眾意愿,監委會成員監督扶貧項目資金的使用,及時叫停不合規定和有失民意的扶貧項目安排。確保扶貧項目資金用在刀刃上,建設好扶貧工程項目。(中共萬源市委組織部 吳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