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堅持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突出問題導向,創新思路舉措,推進基層黨建與精準脫貧深度融合、互促共贏。2017年全市實現所有貧困村摘帽、貧困戶退出,高質量通過省級交叉檢查驗收,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目標。
堅持干部幫扶與夯基固本相結合,著力破解基層黨組織組織力薄弱問題。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基層發展治理等中心重點,以實施抓鄉促村工程為抓手,突出加強鄉村黨組織建設,全面提升基層組織組織力。一是強班子提能力。著眼選好干部配強班子,統籌選派80名基層經驗豐富、懂產業懂項目的優秀干部到有貧困村的鄉鎮任職,提拔重用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35名脫貧攻堅一線優秀干部,選拔配備“龍頭型、產業型、市場型、創業型”貧困村黨組織書記26名,為每個貧困村增配1名專職副書記。二是增功能優服務。對標“雙強六好”示范標準,按照“一村一策”要求整頓轉化軟弱渙散貧困村黨組織12個,指導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聯建黨總支29個,高標準新建集村文化室、衛生室和便民服務代辦點于一體的500㎡貧困村黨群服務中心98個,推動黨建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享。三是重治理促規范。在全市615個村全覆蓋組建村民議事會,落實議事會成員聯系貧困戶制度,規范村級民主決策組織的授權方式、授權事項、決策程序,分類構建拆遷安置區、農民集中居住區治理體系,探索推廣“小單元”治理模式,整體提升村級民主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堅持輸血扶貧與造血發展相結合,著力破解農村經濟發展后勁乏力問題。始終把產業引領作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核心,強化規劃引領、資源整合、園區帶動,著力培育壯大支柱產業,提升發展持續力。一是強化園區引領。探索推行“園區黨委+管委會+公司”、“支部+農合社+農戶”等模式,結合每個鄉鎮5000畝農業產業園規劃建設,指導建成五合鄉金秋砂糖橘產業園、禾豐鎮碑埡口黃金柚產業園等一批帶動性示范性強的農業產業園,帶動形成特色水果、蔬菜產業等產業基地13.2萬畝。二是壯大集體經濟。強化資產盤活、資源整合,推行“合作社+集體經濟”“電商+集體經濟”“企業+集體經濟”等模式,健全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財政資金折股量化等利益聯結機制,強化“春雨工程”黨費項目引領,全市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159.7萬元,實現集體經濟發展與村民脫貧致富雙促進。三是堅持產銷同步。大力培育農村經濟人隊伍,充分利用農村電商、“先鋒行?精扶匯”活動等載體平臺,主動對接城市社區、商場超市、物流企業,實行按需生產、訂單銷售,有效解決農產品生產易、銷售難問題,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堅持物質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著力破解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問題。針對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惰性思想,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并舉共進,全方位增強貧困群眾脫貧奔康內動力。一是思想引領強信心。組織創作全省首部《第一書記》話劇并啟動巡演,廣泛開展脫貧致富先進戶、“清潔衛生”家庭星級評定和孝老愛親、遵紀守法、鄰里和諧等典型評選表揚,創新舉辦鄉賢講傳統、典型講感悟等“道德講堂”210余場次,以精神文明創建引導貧困群眾懂感恩、知奮進,摘掉思想“貧困帽”。二是技術培訓提能力。深入實施致富能人培育工程,充分利用農民夜校平臺,組織開展旅游、烹飪、護理等技能培訓、特色種養殖技術培訓580余場次,培育專業技能人才和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1700余名,幫助有條件的貧困村群眾至少掌握1—2項實用技術,同步組織企業用工招聘120余場次,幫助2200余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三是教育資助拔窮根。注重防止貧困代際傳遞,落實困難學生資助資金3400余萬元,建立教育資助基金300萬元,惠及貧困學生近5萬人次,杜絕了因貧失學。廣泛開展企業家“一幫一”捐資助學、“1+1”愛心助學等活動,幫助240名優秀貧困學生圓夢大學。(中共簡陽市委組織部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