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縣民勝鎮方山村通過建強組織堡壘、發揮黨員示范、提升黨建效能等方式,探索出了“三聯三統三拓展”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新機制,讓方山村猶如鳳凰涅槃重生一樣華麗變革,迅速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熱點和脫貧攻堅示范村,已然成為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名片。
“三聯”建強基層組織核心堡壘。支部聯系黨員。通過組織關系排查,梳理出在家黨員、外出黨員、失聯黨員分布情況,按照支委分工和黨小組劃分,支委成員分別掛聯1—2個黨小組,黨小組長聯系轄區黨員,形成支委會、黨小組和黨員大聯盟結構,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教育培訓、民主評議等制度,開展好主題黨日、民主生活會、走訪慰問等活動,讓支部的凝聚力不斷增強。干部聯手能人。致富能手、回鄉創業人員、在外成功人士等“能人”作為本村發展的引擎,村“兩委”在隨時做好調查摸底的同時,建立“人才資源庫”,通過支部牽頭對接,黨員干部與能人分別建立“雙聯”關系,讓所有能人在支部的帶領下,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充分發揮支部引領、能人帶動的作用。代表聯動群眾。通過村“兩委”換屆,把那些黨員推崇、群眾信任的優秀黨員、致富能手、鄉賢名人選為村民代表,并開展各類培訓和建立結對幫扶數據庫,根據代表的能力素質、特長優點、分布區域,分別聯系2—3戶貧困戶、種養大戶、個體工商戶等,讓代表發揮政策宣講、問題收集、互幫互助等作用,真正體現“把事情交給代表,把方便留給群眾”。截至目前,成功回引張建中、劉許等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聯合代表幫助貧困戶26戶,化解矛盾200余起。
“三統”凸顯基層組織作用發揮。統籌規劃建設新村。村“兩委”通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決定依托縣城區位優勢,按照農旅結合、文體休閑的思路,堅持整村推進,圍繞“一軸三區兩點”的空間結構統籌規劃建設,目前完成危舊房改造194戶、聚居點126套、廉租房7套,道路改擴建14.6公里,日供水300方自來水廠開閘引水。統籌發展振興產業。按照“鄉村旅游+”的思路,堅持全域規劃、統籌發展,圍繞果蔬產業發展體驗式農耕旅游業,重點發展藍莓、葡萄、蓮藕等經濟作物;圍繞農家樂、鄉村酒店、鄉村運動場等發展休閑健身旅游業,主要搞好配套設施建設、觀光植物栽種等。現已規模種植葡萄、藍莓、草莓、蓮藕李子等2300余畝,發展農家樂10余家,投資2800余萬的方山鄉村酒店竣工營業。統籌培訓提升素質。為適應建設發展需求,提升群眾能力素養,支部以遠程教育站點、農家書屋為基礎,整合黨員培訓教育教學資源,開辦“農民夜校”,圍繞黨的政策方針、種養技能、文明新風等制定培訓計劃,統籌安排教學課程,著力培育惠民政策明白人、脫貧致富帶頭人、遵規明理守法人、文明風尚傳承人。去年以來,已開展各類培訓3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4000余人次。
“三拓展”提升基層組織服務功能。拓展精準示范新途徑。通過致富黨員帶動創辦示范項目,采取“黨員示范工程+產業園+農家樂+群眾”模式,發展集農業觀光、休閑運動、體驗采摘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集合體,實現黨員與群眾、能人與公司、社員與專合社技術共享、銷路共謀、風險共擔,彌補農戶與市場之間的銜接短板,促使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抱團發展,激發貧困戶的脫貧信心。萬峰、宏盛、匯豐等專合組織相繼發展社員100余戶,萬峰科技回引落地投產并帶動群眾20余戶。拓展黨群服務新格局。支部在村級陣地新建時,通過整合黨員遠程教育站點,建設遠程教育綜合服務平臺,規范農家書屋、村衛生室,引進信用社貸款就地辦理業務、安裝自動取款機等,將村級活動陣地逐步打造成為便民服務、醫療衛生、文化需求、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黨建綜合服務體,讓群中足不出戶、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公共服務。拓展鄉村治理新模式。將村民自治、依法治理、村風民風與群眾生產生活習慣契合,通過對安全生產、信訪調解、綜治維穩等教育培訓,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村級治理,帶頭遵紀守法;通過舉辦鄉村文化旅游節、好人評選、孝星評選等活動,傳承文明風尚,培育文明鄉風,形成村級治理新格局。(中共通江縣委組織部 張峻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