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偉 何杰
8月下旬以來,青川縣板橋鄉紅旗現代農業產業園里每天都是一片忙碌,220多畝的黑木耳種植基地里,100多個戴著寬檐遮陽帽的老鄉在密集的菌棒叢林中揮汗采摘。
“上半年收獲純干黑木耳4萬余斤,市場價值達到160萬元左右,群眾在園區務工總量達到2000人次以上,平均務工收益每人600元多元。”洪鑫菌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黑木耳產業大戶趙洪奎說,“自從推行‘13347’智慧黨建模式,園區的黑木耳真正是旱澇保收,產量高、質量好、賣得俏。”
今年以來,板橋鄉黨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出黨組織在園區的引導管理作用,創新推行“13347”智慧黨建模式,即健全一個組織體系、推行“三資入股”模式、建強三支幫扶力量、建立四個智能體系、推行七步議事程序,打造出“紅旗黨建扶貧產業示范園”升級版,促進了園區科學發展,提速了群眾脫貧奔康。
健全組織體系園區有了“強引擎”
走進紅旗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總控室即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園區黨組織構架圖一目了然,縣、鄉、園區、村(兩新組織)自上而下四級黨組織體系健全完善。
為加強黨對園區的領導,實現兩個覆蓋(黨組織和工作覆蓋),板橋鄉黨委成立紅旗現代農業園區黨委,在縣委“兩新”組織工委業務指導、鄉黨委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園區黨委書記由板橋鄉黨委專職副書記兼任,下設8個黨支部,由鄉機關支部、蔬菜大棚協會黨支部、各村(社區)黨組織組建而成,轄黨員230人。
“園區發展的大事,都在園區黨委的牽頭組織下,采取民主集中的辦法解決。”據園區黨委副書記、鄉黨委組織委員李勇介紹,園區黨委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每月至少召開1次聯席會議,解決園區發展中的各種問題難題,有力推動了園區發展。
推行“三資入股”資源要素大融合
“正是由于集納了高山、平壩老百姓的資源要素,創新‘飛地扶貧’理念發展,園區在不到一年時間壯大了規模,提升了效益。”鄉黨委書記高飛介紹,一年前園區只有零星食用菌產業,小打小鬧,抗市場風險能力、群眾參與度較低。
為了充分利用高山半坡豐富的林木資源和紅旗壩平整的土地資源及種植技術,板橋鄉黨委、園區黨委積極探索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和農業供給側改革路徑,創新提出“飛地扶貧”理念,引導高山群眾以資源、資金、資產入股專業合作社。通過建卡貧困戶自主申請,共101戶293名貧困群眾通過資源入股公司,按照“企業+合作社+支部+農戶+集體經濟”模式實行效益分紅,惠及158戶441名農戶。
2016年,園區總產值達1.5億元,今年第一期分紅中每戶收入達600-900元。
園區升級打造發展步入“高速路”
為解決園區大忙時節用工問題及提高幫扶實效,園區統籌鄉村兩級、幫扶部門及兩新組織黨員干部建立了干部幫扶工作隊、黨員志愿服務隊、產業幫扶助勞隊3支隊伍,采取“1+3”模式幫扶貧困戶,實現1名黨員幫扶1戶以上貧困戶、幫帶1戶中間戶、幫育1戶示范戶,共幫扶貧困356戶1026人。同時,建立園區黨群服務中心,設黨務辦理、政策咨詢、產業培育、科技信息4個窗口,每天固定4名黨員坐班服務。
在一馬平川的黑木耳基地,數百個噴頭齊射,均勻細密的水霧飄飄灑灑,煞是好看。這就是園區的智慧水利保障體系,對水文、氣象等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根據空氣溫度、土壤墑情自動調節、自動灌溉。除智慧水利保障體系外,園區還建立了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建立O2O銷售服務體系,依托電商服務平臺將產品信息推介給消費者;建立黨建責任田智能管理體系,將產業園區劃分35塊責任田,逐塊明確聯系領導、責任黨員、農技員、幫扶貧困戶并錄入管理平臺,實現了產業幫扶精準化管理。
此外,園區黨委實行七步議事程序,按照園區工作組動議、園區黨委提議、群眾代表商議、園區黨委合議、黨員大會審議、公開征詢建議、村民大會決議七步程序,實現了民主決策科學化,進一步凝聚了廣大干部群眾脫貧奔康共識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