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三大平臺”抓實“陣地教育”。一是活用“黨校平臺”淬煉思想。合理整合師資力量,以縣委黨校為“主陣地”,按行業系統,分類舉辦主體班15場次和專題班21場次,2700余人次參訓,重點加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黨性原則、紀律規矩教育,補足精神之鈣;二是活用“網校平臺”共享資源。持續加強黨員遠程教育綜合服務中心站點建設,利用已建成的254個黨員遠教中心站點,每月組織開展一次基層支部黨課網絡遠程教學,促進基層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三是活用“夜校平臺”覆蓋基層。將“兩學一做”學習內容與“農民夜校”深度緊密銜接,納入學習計劃安排,作為每月集中學習的必學內容,一月一課長期堅持,目前全縣組織開展“夜校”黨課4563期,13.69萬人次參訓。
開辦“三大講堂”抓實“常態教育”。一是通過“思想政治大講堂”常學常悟。以“領導干部讀書班”、“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會”、“三會一課”等為抓手,合理安排“兩學一做”學習內容,常態督查考核學習情況,緊抓“關鍵少數”,推動“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二是通過“經濟形勢大講堂”常煉常進。把脫貧攻堅、現代農業基地、工業園區、旅游景區、城市新區、電商園區、環境保護等工作一線作為“實踐課堂”,持續提升黨員干部引領發展的本領;三是通過“道德法紀大講堂”常思常誡。堅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廣泛開展“主題黨日”、“廉韻平昌”等活動,常態發揮以案釋紀、政治巡察、微腐敗整治的警示作用,讓道德法紀觀念深入人心、浸潤靈魂。“三大講堂”累計參學2.6萬人次,專家講座15場次,召開到村視頻會16次。
創設“三大欄目”抓實“示范教育”。一是創設“我身邊的共產黨員”欄目。深入挖掘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各戰線、各領域先進黨員事跡,與電視臺聯合推出“我身邊的共產黨員”專題欄目81期,用身邊典型激勵身邊人;二是創設“最美平昌人”欄目。把鏡頭瞄準基層、聚焦一線,選樹“最美第一書記”、最美“脫貧典型”等7類“最美平昌人”30人,弘揚優秀平昌人文精神,營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干群互促的良好氛圍;三是創設“水鄉訪廉”欄目。電視專欄深入挖掘劉伯堅“家國情懷”、白衣古鎮“忠孝廉節”、岳家“清風翰林”、駟馬“家風示范”和平昌“十大好家規”等本土優秀廉潔文化,創作基層巡回展演節目16個,厚植廉潔基因,打造廉潔品牌。
依托“三大基地”抓實“情景教育”。一是依托“紅色文化基地”修養黨性。充分利用劉伯堅烈士紀念園、紅軍石刻標語園、英烈紀念園等紅色資源,開展主題黨日、重溫入黨誓詞、講革命故事、紀念革命先烈等活動500余場次,強化黨員干部黨性修養;二是依托“法紀警示基地”營造氛圍。依托“兩所一中心”開展實地參觀、現身說法、以案釋法等教育活動,8700余人接受警示教育,增強黨員干部法紀意識,營造崇廉尚實氛圍;三是依托“雙創示范基地”激發活力。緊抓平昌被列為全國“雙創示范基地”契機,以“一帶兩鎮三園”、“三十二梁”論壇、“創業成功人士訪談”欄目等平臺為依托,評選“雙創之星”19人,宣傳“雙創之星”典型事跡,展示“雙創”成果,激發干部群眾創新創業活力。
(平昌縣委組織部 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