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精品综合,夜夜亚洲天天久久,欧美动物xxx

網站訪問人數: 158504031

開江縣:黨建聚力壯大村集體經濟

www.shaojike.com (2017-09-20) 來源:四川組工網

破解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關鍵在于激活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功能發揮。四川省開江縣地處秦巴山區特困地區,幅員面積1033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近年來,開江縣圍繞“黨建引領壯大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黨建聚組織、聚資源、聚民心的強大動力,激活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了農村繁榮穩定、農業轉型升級、農民致富增收。

聚組織

支部在產業上抱團

推行“1+N”黨組織聯建共創。采取聯片推進、跨村實施,建立天師鎮李家壩村、永興鎮門坎坡村等21個由“富裕村+貧困村+公司”組成的精準扶貧聯合黨委,按照“一村一品、造血增收”的思路,由聯合黨委統一指導制定“三個規劃”,即年度工作規劃、集體經濟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實現在聯合黨委的組織下,集聚各方資源抱團發展產業;依托專合社、農業公司帶動,成立黃金花海、橄欖莊園、蓮花世界、生態稻田等特色產業黨支部,在產業鏈上設立種養殖、農村電商、便民之家等創業增收黨小組,負責民情收集、民事代辦,進一步拓展黨組織的功能,探索資源開發、市場運作、服務創收特色經營模式,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共商共議、民主決策、共同受益、陽光發展。

實施引領示范3項工程。根據貧困村黨員基本情況,實施先富黨員“雙帶”工程,即按照收入水平確定20%的先富黨員,開展“先富黨員帶頭、帶領致富”的“雙帶”行動,人均幫帶10戶缺資金、缺技術貧困戶創業,實現共同增收致富;整合部門幫扶資金、社會扶貧資金、留存黨費等資金,建立黨員精準扶貧示范工程51個,按照“村集體牽頭、股份合作、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機制,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全縣示范帶動貧困戶黨員319名,貧困群眾6671人,實現收益1742萬元;在天師、甘棠等地實施脫貧引領區工程,整合各類扶貧、涉農項目資金13億元,用于基礎設施改善、特色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全力助推集體經濟發展。

暢通干部幫扶4條路徑。縣委黨校牽頭組建20個脫貧宣講團,采取小集中、大走訪形式,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政策宣講,把政策送上門;協調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創業補助項目資金,為創業青年、養殖大戶、貧困戶爭取各類貸款,把資金送上門;開展“農技服務貧困村”行動,建立科技示范基地51個,入戶一對一技術指導917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500余份,把技術送上門;從農業、林業等涉農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專家服務隊,將7500余條農產品市場需求信息及時送到2500余戶農民家中,把信息送上門。

聚資源

要素在配置中優化

聚人才,優化服務。通過采取內選賢才、下派骨干、外舉能人等方式,全縣公開選拔了12名品德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的村黨組織書記;縣委黨校邀請專家舉辦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專題培訓班,各村利用“農民夜校”開展農業技術、電商經營知識培訓;統籌選派77名各類人才成立6個扶貧攻堅人才志愿服務隊,開展服務1000余人次,指導發展種養新品種10余類,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人才、智力、技術支撐。

聚資金,盤活資產。統籌扶貧、財政、金融等部門力量,將項目、資金安排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結合起來,優先扶持10個試點村,先后兩次注入資金100萬元,專門用于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時,充分發揮財政扶持資金的撬動作用,整合土地整理、旅游新村等產業項目資金。回龍鎮陳家溝村成功引進2家專業種植公司,成立“四季花果園”協會,發展中華紅桃1500畝和觀賞茶花980畝,采取土地入股或扶貧小額貸款入股分紅,幫助70戶農戶發展庭院經濟,解決150余名貧困戶就地就業,增加勞務收入12萬余元。

聚信息,銜接市場。借助科技手段對接需求,開發產品溯源系統,將產品信息錄入產品數據庫,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隨時追溯產品信息;在公司簽約的生態農場、養殖大戶安裝遠程監控系統,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動態化掌握產品狀況。寶石鎮程家溝村借助“互聯網+”撬動,開發微信公眾號“眾幫優糧”,利用四川電信“天虎云商”電商平臺,并與順豐快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采取網上下單,線下提貨方式,帶動片區420戶貧困戶發展3000余畝銀杏采葉園,養殖土雞8000余只,人均增收540元。

聚民心

群眾在家門口脫貧

產業搭臺,匯聚分散資金。依托產業發展,建立縣、鎮(鄉)兩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基金,投入新寧鎮白云村等10個貧困村,重點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農旅結合等產業;金融部門對符合條件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采取增加授信額度、降低貸款利率等給予扶持;同時,采取村組干部、產業大戶帶頭入股,群眾自籌資金入股的方式,調動群眾參與投資村集體經濟事業,將農村分散的資金匯聚,有效破解了缺乏發展資金的難題。

公司帶頭,激活沉睡資源。全縣各村成立農業發展公司,采取折資入股方式,大力實施山林、土地、水域、閑置房屋等村級集體資產折資入股公司,切實把“沉睡資產”變成貧困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真金白銀”;公司發展過程中,采取“土地流轉、房屋租賃、服務外包”模式,用最少的資源取得最大效益。靈巖鎮靈巖寺村將村小學打造成廉租房,實現村集體收入6萬余元,永興鎮柳家坪村將村集體土地整理發展銀杏采葉園400畝,全村所有貧困戶為股東,每畝可產鮮葉800公斤,產值將達96萬元。

群眾參與,拓寬增收渠道。農民采取土地入股、銷售分成合作模式,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保底分紅、就地務工。長嶺鎮中山坪村建立“扶貧小額貸款+龍頭企業+貧困戶”股權量化運作模式,讓15戶貧困戶貸款51萬元入股3家龍頭企業發展銀杏160畝,享受投資額5%的固定分紅和農產品出售分紅,戶平增收2.6萬余元。鼓勵群眾發展銀杏、油橄欖、香椿等特色產業,由合作社、公司負責統一收購、銷售,共同抵御市場風險。任市鎮黃泥塝村牽頭成立巾幗紅香椿產業專業合作社,帶領全村發展“巾幗紅”香椿1000畝,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開江縣委組織部 楊天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应县| 菏泽市| 通辽市| 襄城县| 岚皋县| 富宁县| 招远市| 汝城县| 信宜市| 洮南市| 宣化县| 丽江市| 涟水县| 嘉义县| 威海市| 安塞县| 色达县| 阜新市| 凭祥市| 沙湾县| 襄垣县| 崇仁县| 晋宁县| 华亭县| 和林格尔县| 蒲城县| 柳林县| 嘉定区| 溧水县| 贵溪市| 凤阳县| 拜泉县| 扬中市| 汉中市| 华蓥市| 泰来县| 阿拉善右旗| 阿克苏市| 万源市| 衡水市| 宁南县|